昨晚,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精品節目展演繼續在古城泉州上演,一場場具有濃厚亞洲風情的演出全面鋪開。來自日本、韓國、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泰國、蒙古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和國內相關城市的藝術團體,為泉州人民獻上帶著鮮明地方特色的表演,與古城人民共赴跨越語言、交流心靈的藝術之旅。
絲絲入耳 動人心弦
——跨國界藝術碰撞出奇妙火花
當韓國傳統打擊樂器遇上越南絲竹樂器,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昨晚,在華僑大學陳嘉庚禮堂里,一場跨國界的文化交流活動在這里上演,給觀眾們呈現了精彩的視聽盛宴。
首先亮相的韓國u-so打擊樂團帶來了傳統樂器與鄉土樂器相結合的節目。團長金俊模介紹說,節目“四農樂器合奏”,以傳統打擊樂保存韓國固有的音樂之美,又將韓國音樂風格添加現代感。“韓國味道”讓在場觀眾如癡如醉。
越南“新活力”竹樂團帶來或熱情奔放或深情款款的樂曲,將越南竹笛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竹樂團團長童光榮出生于竹樂隊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還曾在上海音樂學院進修,融合了中越兩國的音樂精華。
音樂無國界,雖然唱詞無法完全領會,但節奏的律動卻能引發大家的共鳴。“我能感受到他們音樂中傳遞出來的喜悅,透過他們的音樂表達讓我有了想要進一步了解他們國家文化的沖動,藝術的魅力就在于此。”專程從廈門前來觀看表演的華大音舞學院學生于里說道。
短短兩個小時的表演,中、韓、越三國藝術碰撞出了奇妙火花,觀眾們的掌聲此起彼伏。
(記者 殷斯麒)
“文都”節目 同臺爭艷
昨晚,經典提線木偶節目《鐘馗醉酒》、《馴猴》等亮相泉州中駿世界城,同期演出的還有韓國和日本的經典節目“四農樂器合奏”、舞蹈《千年之愛》和《天晴》等。來自三個東亞文化之都的經典節目贏得了市民的陣陣掌聲。
當晚七點多,中駿世界城中庭早早地圍滿了觀看節目的市民。一位觀眾告訴記者,近期這里每天都有精彩的節目,因此,一到晚上,她都會帶著孩子和老人來這里,除了逛商場,還有就是讓孩子更好地感受泉州的文化和亞藝節的氛圍。
首先上場演出的是韓國的“四農樂器合奏”,該節目在小提琴和大提琴等現代樂器中加入了韓國傳統的農樂器,為泉州市民展現了不一樣的異國風情。舞蹈《千年之愛》雖然是現代舞,不少市民看不懂,但是演員的投入與付出還是贏得了觀眾的認同。日本橫濱的年輕藝人為泉州市民展現了日本年輕人不畏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橫濱少年的笑容永遠印在泉州人民的心中。而當晚展演的重頭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泉州市木偶劇團原副團長林文榮先生的經典節目《鐘馗醉酒》、《馴猴》等,令觀眾直呼過癮,提線木偶在泉州民間的高度認可再次得到了證明。
(記者 溫文清)
梨園戲混搭印尼歌舞
“《愛拼才會贏》是傳遍印尼的勵志歌曲”
800年前的梨園戲與韻味十足的印尼歌舞同臺演出,讓現場觀眾沉醉在異彩紛呈的藝術盛宴中。昨晚,一場別具特色的中印歌舞晚會在市區梨園古典劇院舉行。
整場演出由梨園戲《踢球》拉開序幕,緊接著一組歡快的印尼歌曲上演,將現場觀眾帶入東南亞火熱的歡歌勁舞中,令人充分感受印尼歌舞的魅力。特別是印尼著名民歌《美麗的梭羅河》的演唱,與打擊樂的完美結合,唱出了印尼人民對家鄉的熱愛。整場演出在一曲由印尼樂隊演唱的《愛拼才會贏》掀起高潮,唱響了中印人民堅強不屈、勇于奮斗的無畏精神。
“《愛拼才會贏》是傳遍印尼的勵志歌曲,深受印尼人民的喜愛,還改編成印尼語版本廣為流傳。”印尼“和諧陽光”演唱團團長Surya說。
印度尼西亞“和諧陽光”演唱團足跡遍及美國、法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朝鮮等世界各國。2012年,該團曾在北京舉辦了專場音樂會,好評如潮,明年該團還將再來福建交流演出。
(記者陳智勇)
“以后還想帶來更多節目”
昨晚,金美淑“根”韓國舞蹈團和菲律賓巴楊尼漢舞蹈團在泉州師范學院奉獻了一場富有異域文化特色與民族風情的歌舞表演,引來上千名師生觀看。
晚會在巴楊尼漢舞蹈團的《塔哈》《帕斯金》《竹竿舞》等舞蹈串燒中開始,帶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服裝、道具一一展現,加上跳動的旋律、輕快的節奏,帶領現場觀眾領略菲律賓的民俗風情。隨后,金美淑“根”舞蹈團帶來了《花冠舞》《梅蘭菊竹》《扇子舞》等舞蹈節目,輕柔的動作、曼妙的舞姿,引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記者了解到,早在一個半月前,巴楊尼漢舞蹈團就開始為這次盛大節日進行了排練。菲律賓巴楊尼漢舞蹈團Petra Elepano告訴記者,這是他們來到泉州的最后一場表演,因為時間有限,這次帶來的節目只是冰山一角。表演不夠,以后還想給這里帶來更多的精彩節目。
“和他們相處了幾天,感覺他們非常的熱情、友好、幽默。”來自華僑大學的王溢馨是一名志愿者,負責菲律賓巴楊尼漢舞蹈團的翻譯工作,“通過他們表演的節目表演,我也了解到菲律賓獨特的民族風情,非常有趣。”
(記者 吳宗寶)
藝術架起交流的橋梁
昨晚,泉州幼高專大禮堂座無虛席,來自柬埔寨藝術團以及寧波象山縣非遺演出團、泉州幼高專表演團同臺獻藝,為現場的觀眾奉上一場跨越國度和文化的藝術盛宴。
“這些節目體現了中柬兩國友誼的源遠流長,同時體現了柬埔寨傳統的、古典的特色文化。藝術沒有國界,在展演中彼此的文化得到繁衍和交融,并在不斷的交流中成長。”柬埔寨藝術團團長Kong Sambath說,柬埔寨藝術團歷來以傳播柬埔寨傳統文化和弘揚柬埔塞傳統藝術為宗旨,使精彩的藝術足跡遍布世界各國。
“文化藝術可以架起城市交流的橋梁,可以跨越地域和語言,溝通心靈增進友誼,打開城市交流新通道。”寧波象山縣非遺演出團團長吳健表示,寧波和泉州都是沿海開放港口,淵源深厚,文化有很多相似、相通的地方,尤其是飲食和習俗,此次展演,架起了兩地交流的橋梁,增進了友誼,并在與柬埔寨的藝術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記者 曾廣太)
蒙古草原琴聲揚 泰國風情惹人醉
昨晚,一場充滿異域風情的歌舞視聽盛宴在新落成的泉州臺商投資區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精彩上演。
7時整,蒙古賽達樂隊四位歌手身著紅色蒙古袍服,手持獨特的蒙古樂器走上舞臺,他們帶來了《哈撒爾》《約會》《風鈴》《棕馬》等特色節目,悠揚的琴聲結合古老的傳統唱腔,為觀眾帶來絕妙的聽覺感受。隨后登場的是泰國傳統舞蹈團,他們的民族歌舞以服裝華麗、動作優雅、內涵豐富而膾炙人口。
“第一次看這么精彩的節目,演員的服飾非常的華麗精美,表演很生動,情節很感人。”惠南中學高三學生張佳麗來自四川,父母在臺商區工作,她表示能夠到現場看這么精彩的節目非常激動。為了讓中學生感受亞洲各地獨特的文化,惠南中學組織了200多名高中學生觀看演出。
最后,晉江市高甲柯派表演藝術中心帶來了精彩詼諧的高甲戲表演,與國外表演團交流互動。
(記者 陳桂生)
“好像到了大草原”
石獅市民家門口領略蒙古風情
“雖然從來沒去過大草原,但通過這些舞蹈、演唱,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演出十分精彩。”看完表演后,石獅市民邱先生意猶未盡地說。昨晚,在石獅市音樂廳,蒙古庫克圖伯通藝術團帶來的表演,讓現場數百名觀眾領略到蒼勁與優雅的異國草原風情。
昨晚,石獅新湖小學小朋友和自然門舞獅團小伙子帶來的開場表演一下子就調動了全場氣氛。隨后,一首高亢悠遠的《美麗的哈倫河》長調將演出的序幕緩緩拉起。緊接著,熱情奔放的《美麗黑馬》、悠揚夢幻的《馬頭琴四重奏》、奮力激昂的《沙漠贊歌》、《孛爾濟金贊歌》,別具特色的蒙古歌曲演奏,讓觀眾仿佛來到了一望無垠的大草原,感受到蒙古人的熱情與迷人的草原風情。掀起當晚演出高潮的當屬嗓音歌《成吉思汗贊歌》。演唱者身穿長袍,配著腰帶、腳蹬皮靴,服飾十分搶眼,當他渾厚粗獷的低沉嗓音化成雄鷹般嘹亮清脆的長嘯時,全場觀眾為之震撼,熱情也被點燃,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當晚的演出在閩南傳統民俗表演“公式 公式 蓮”中落下帷幕。
“雖然聽不懂歌詞,但從演員飽含深情的演唱和奔放的舞蹈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們對自己傳統歷史的自豪和家鄉美景的贊美。”觀看了演出的王先生感慨地說道。
(記者詹偉志 通訊員佘曉思 實習生邱璇)
孟加拉歌手和惠安女孩 合唱《甜蜜蜜》
昨晚,孟加拉國藝術團在惠安文化中心進行專場演出,用極具特色的音樂和舞蹈向觀眾們展現一個傳統與現代并存的孟加拉國。
傳統歌舞、笛子獨奏、大合唱……演員們熱情奔放的舞姿和美妙甜美的歌聲,讓人們領略到孟加拉濃郁醇厚的異域風情。
歌手羅曼娜一出場,純情的音色立即引得觀眾陣陣掌聲。唱完孟加拉歌曲,隨后她選擇一首中國歌曲《甜蜜蜜》,還出人意料地隨機邀請惠安觀眾謝珊珊合唱,這名幸運的惠安女生落落大方地登臺伴唱。
來自惠安螺城的李老伯與家人一起來觀看節目。他說,早就聽說孟加拉的歌舞很出名,感覺每位演員在臺上都跳得很盡興,舞蹈動作節奏感強但并不復雜,老百姓都看得懂,還有人跟著節拍動了起來。
惠安畫家陳添英說,一場代表孟加拉國家的演出能夠在基層演出,是老百姓的福氣。既然是代表一個國家而來,這個藝術團的演藝水準肯定優秀,可以說是精英云集。
整場晚會持續近2小時,孟加拉藝術團的歌手和舞蹈演員表演十幾個勁歌熱舞節目,為現場觀眾奉獻一場精彩紛呈的傳統歌舞和樂器演奏,展現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讓人們感受到別樣的孟加拉民族文化。
(記者張文璟 通訊員曾志剛)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