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11月9日~10日亞藝節期間,洛江舉辦“陳三五娘學術研討會”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5-11-13

兩岸學者共話“陳三五娘”

 

亞藝節期間,兩岸學者相聚泉州,共同研討“陳三五娘”

海都訊 11月9日至10日,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舉辦期間,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泉州師院)、臺盟中央閩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聯合主辦了“陳三五娘學術研討會”。

來自中國社科院、臺北藝術大學、武漢大學、華僑大學的多位專家,圍繞“陳三五娘”傳說的歷史淵源、藝術演化、傳承保護、流播方式、價值意義,以及其與閩南文化的關系等重要議題做了高屋建瓴的論述。

接下來三場學術報告,幾十位專家學者還圍繞“陳三五娘”主題,在戲曲作品的探討、故事傳播研究、語言研究、“陳三五娘”故事與潮汕、閩南文化、史料整理與研究等多個層面進行了深入、熱烈的討論。

非遺保護和保存應區別開來

——國家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賀學君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主力軍不是政府、學者,而是項目的持有者,不只是傳承人個體,而是一整個群體。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本質與原則,賀學君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統,以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表現載體的語言、民間文學(散、韻文)。同時還有傳統表演藝術(歌舞、音樂、說唱、戲劇等)、民俗活動、禮儀、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技藝和經驗,如傳統的生產技術、醫藥、體育健身活動等,還有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主戰場應該在代表性名錄的社區,如果沒有看到民眾保護的積極性,那么保護是不成功的。保護應該和保存區別開來,并且應該采取一定措施,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這也是保護的根本目標。

《荔鏡記》對方言有重要價值

——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建設

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建設對明代刊行的閩南方言戲文《荔鏡記》里的詞語進行了考釋。他認為,《荔鏡記》是現存最早的正式刊行的閩南方言戲文,篇幅較長,提供的語料十分豐富,所以對閩南方言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但是,因為明刊閩南方言戲文強調音準重于字正,用字顯得較復雜,既有同音或同義替代,又有省旁或省筆字、簡體字,還有方言字及符號字等,所以對《荔鏡記》戲文中的部分方言詞語進行考釋,有利于人們的閱讀和研究。

在報告中,王教授重點挑出了“底”、“熟事”、“畢”、“通”等20個方言字詞進行了考釋,便于人們更加透徹地理解這些字的本義。

陳三五娘故事應是民間文學

——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社長 鄭國權

來自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的鄭國權社長,則從《繡巾緣》、《青梅記》入手,從另一個角度探討了陳三五娘傳說的來由。鄭社長表示,他更傾向于陳三五娘的故事是傳說,是民間文學,而不是真人真事。

鄭社長認為,陳三五娘傳說及其后的《荔枝記》、《荔鏡記》系列戲文,開頭的投荔部分可能都是源自紀實類小說《繡巾緣》,其后的磨鏡、破鏡和賣身賠鏡的關鍵情節,則是借鑒宋元南戲《青梅記》,在經過許多無名氏的用心培育、添磚加瓦,最終成為一份珍貴的文學遺產。

鄭社長表示,《繡巾緣》是以繡巾荔枝為主要媒介構成這段姻緣,并以繡巾來命題;《荔鏡記》也是以手帕(繡巾)荔枝為媒介。《荔鏡記》的前本叫《荔枝記》,更是直接以荔枝為名。《繡巾緣》中的陳璠,三王子,《荔鏡記》的陳伯卿,排行第三,稱陳三;《繡巾緣》中的五娘、憶春,《荔鏡記》叫五娘、益春,只有憶與益一字之差;林大鼻大名則完全相同,只有其正名林豹與林大有別。至于《荔枝記》、《荔鏡記》的“磨鏡”、“破鏡”等情節,鄭社長認為它是以宋元南戲一部早已散失的《青梅記》為藍本的。

傳說基于閩粵地區自由傳統

——韓山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教授 吳榕青

韓山師范學院的吳榕青教授,則對明代《荔鏡記》提出了新的解讀。他表示,自己通過客觀地閱讀文本,并結合其地域的歷史文化背景,發現陳三五娘男女兩情相悅,以至私奔,不是陳三、五娘對傳統社會的一種挑戰,而是基于原來華南閩粵地區歷史以來男女私情比較自由傳統的一種延續,與逐漸納入大一統的儒家禮俗發生強烈沖突,兩人私奔后與地方司法處置的一個真實個案。

百年前臺灣 就傳演陳三五娘

——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教授 林珀姬

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的林珀姬教授,在研討會上詳細介紹了臺灣地區《陳三五娘》研究的相關情況,并且從文獻史料角度探討了臺灣的南管音樂發展。林教授介紹,陳三五娘故事發生在潮泉兩地,它隨著先民流傳到臺灣,從目前可見的文獻記錄中,至少百年前民間就普遍傳演各種陳三五娘戲劇作品,至20世紀末,臺北教育部門甚至將陳三五娘故事納入學生的鄉土教材。

林教授表示,由于陳三五娘故事,是七子戲演出的重要劇碼,因此南管音樂中也保存了其眾多曲目。林教授在報告中論述了陳三五娘在臺灣學界的研究成果及在不同劇種的演出,以及臺灣保存的手抄本中陳三五娘曲目與有聲資料。“應當說在臺灣,陳三五娘故事劇本、音樂及其他表演藝術相關的研究成果,是相當豐碩的。”

對臺灣民間文化發展 有重要作用

——泉州師范學院教授 黃科安

研討會上,泉州師范學院黃科安教授,就關于臺灣“陳三五娘”俗曲唱本的“在地化”特征進行探討。黃教授認為,從清末到民國初年,陳三五娘的俗曲唱本擴散流播至臺灣地區,在臺灣民間文化發展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作用和價值,要從“不變”與“新變”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是“不變”。這些陳三五娘的俗曲唱本通過臺海兩岸書商的運作,將大陸版的俗曲唱本帶進臺灣,或直接借助當地出版社的翻印,在底層大眾中不斷地播散影響,從而為保留俗曲唱本的本真生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另一方面是“新變”。陳三五娘俗曲唱本的活靈魂,就是“活”在底層大眾“口口相傳”之中,這種文化傳承必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大眾趣味的位移,而發生不可避免的“在地化”現象,體現出底層大眾當下文化的“新變”特點。

來 源:海峽都市報 責任編輯:張金環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 色爱区综合激月婷婷视频 | 日韩欧美久久综合一区 | 天天噜天天视频在线高清 | 特级全黄久久久久久 | 中文在线中出好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