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11月13日電(記者 林波 李佳赟)在這個風起云涌的“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說,“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當C2C、B2C、O2O等電商模式早已成為發(fā)展主流并且即將遭遇瓶頸之際,人們要找的風口在哪里?
民以食為天,作為民之根本的傳統食品產業(yè),面對“互聯網+”的風口,如何實現轉型發(fā)展值得探討,食品未來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
11月13日,2015中國食品博覽會在浙江寧波舉行,味蕾帶路,各路美食紛紛云集,食博會這一“舌尖上的王國”正見證傳統食品“聚沙成塔”、破冰逆襲的神奇效益。美食飄香中,中國食品產業(yè)正以更為龐大的規(guī)模、更主動的姿態(tài)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市場。
傳統食品面臨轉型陣痛期
在寧波春曉,提起俞家年糕,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表示好吃,雖然年糕是產于農家作坊,但因用米講究,工藝傳統,口感細膩、味道獨特且30年保持不變而家喻戶曉。
但在幾年前,俞家年糕卻陷入發(fā)展窘境,面臨倒閉風險。據周裕君透露,2012年之前作坊的主人是他的父親,那時每年的盈利僅夠養(yǎng)活自家人。
回想起當初的情形,周裕君總結道,“銷售不理想,也就附近的人購買,范圍有限,淡旺季差別非常大。”
無獨有偶,在寧波有不少像俞家年糕那樣的傳統食品企業(yè)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
2012年,周裕君從事業(yè)單位辭職接手父親的作坊,利用互聯網平臺在網上銷售自家年糕。“效果非常好,接手第一年已經遠遠超過我父親的銷售額。”相比較之前的實體銷售,線上線下結合銷售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周裕君表示自己十分認可電商平臺,“我們這些賣農特產品的人,可以借助電商平臺來拓展自己的銷路,不用再為銷量發(fā)愁。”
近年來,依靠生產經營優(yōu)勢,“農企+網店”“農企+委托運營商+平臺”“農戶+協會(公司)+平臺”和農民在第三方平臺上開網店等模式不斷涌現。
“民以食為天”,食品產業(yè)又被稱為“一個永恒不衰的朝陽產業(yè)”。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消費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閑化,“小食品”正迎來“大市場”,中國食品產業(yè)潛力巨大。
站位“互聯網+”風口翻身逆襲
互聯網時代闊步到來,個性化消費時代將重新構造中國的消費版圖,“互聯網+”即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
“互聯網可以讓企業(yè)和消費者實現點對點、沒有障礙的對接,使得一切變?yōu)榭赡堋?rdquo;13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鄞州銀行杯”2015中國食品論壇上,杭州綠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東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給這個時代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變化,不僅僅是食品產業(yè),其他傳統行業(yè)都應該盡快抓住。
成立于2004年的綠盛集團,十多年來通過牛肉干這種有著悠久歷史沉淀的食物,不斷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融合產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理念,引領著牛肉干王國的跨越式發(fā)展。“提到牛肉必想到綠盛”,作為國內最大的牛肉干生產與銷售商,綠盛集團的銷售額曾連續(xù)5年以翻番的速度遞增,并在2012年超過11億元。
林東認為,互聯網是這個時代的機遇,把握不好,會被淘汰;把握得好,可能是飛躍。在林東看來,互聯網開啟了企業(yè)和消費者連接的大門,同時也提供一個平臺了解客戶需求和消費習慣。“有了這些大數據就可以更精準投放市場,進而改良企業(yè)的產品和服務。”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互聯網與大數據的融合改變了發(fā)展格局,包括食品安全都離不開大數據。”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說,大數據的最大價值,是開辟了嶄新的業(yè)務模式,實現數據化、智能化、互聯網化。
當下,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正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寧家駿強調只有通過互聯網+行動引領食品產業(yè)和食品安全創(chuàng)新,融合新技術,轉變商業(yè)模式、業(yè)務模式,用互聯網思維融入到新的產業(yè)、新的服務中間來,才能給食品工業(yè)新的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
把控舌尖安全塑造美好未來
在諸多威脅健康的事件中,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問題,“舌尖上的安全”急需解決。在馮并看來,現代社會公眾的食品需求,不僅要達到數量上的溫飽,還要吃得健康,實現質量上的營養(yǎng),隨著中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前者基本得到了解決,但后者依然是一個焦點。
在“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餐飲業(yè)迎來了蓬勃發(fā)展的新契機。
在流通環(huán)節(jié),《經濟日報》原總編輯、江廈智庫特約研究員馮并建議,企業(yè)要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加快形成更為嚴密的保障食品安全的生產、流通與供應鏈體系,主動建立食品檢驗室,嚴格過期時間,不賣處理貨無編碼食品,把好“安全關”。
“為長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馮并認為,食品安全戰(zhàn)略要落實在細化的建設制度上,要建立最嚴格的食品生產流通制度,而絕非僅僅停留在認識上,“食品行業(yè)走規(guī)范生產經營道路,市場準入標準統一的管理道路,走全產業(yè)鏈控制、全市場流程控制的道路。”
對此,寧家駿持相同看法,他認為,食品安全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單靠政府部門監(jiān)管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只有科學應用大數據助力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才能化被動成主動,真正在食品安全領域做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讓人們群眾吃得放心。
食品安全大于天,如何把控舌尖上的“安全”,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徐高春認為,這需要政府、生產商及消費者的多管齊下。“編織食品安全網的努力來自多方面,既需要政府進行嚴格監(jiān)管,還需要消費者拒絕購買低質食品商品,同時生產者、網絡平臺也要停止生產銷售山寨貨品,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食品安全。”
徐高春透露,目前電商條例正在進一步醞釀,以此為契機,電子商務的品質、整體質量將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chuàng)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chuàng)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