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泉州感觸很深,上世紀70年代我就來過泉州,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記得那時走到清源山下,見到的老君巖是孤零零的一座石像,旁邊很荒涼,古船博物館也是十分簡陋,但泉州蘊藏的深厚人文歷史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泉州這個歷史文化名城名不虛傳。
這次應邀出席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系列活動中的亞洲文化論壇,我感到很高興,也很感動,我又有機會領略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的風韻。幾天來,在熱情好客的泉州友人陪同下,走了李贄故居、開元寺、承天寺,看了老君巖、泉州灣古船陳列館……只是行色匆匆,未能過多停留,有些遺憾,如有機會,我還想再去一次。
泉州,既是傳統與現代的銜接點,也是多元文化的交匯之地,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在這里顯得尤為突出,可以說泉州是“大傳統”與“小傳統”融匯最好的文化區域。在這里,儒家文化是主流,但道教、佛教乃至摩尼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能共生共榮,這與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城市的歷史息息相關。
這次泉州之行,我最想看的還是與弘一法師相關的一些遺跡。我對佛教有一種內心的親近,研究儒學大師馬一浮多年,而弘一法師與馬一浮是摯友,情感上又進了一層。那天,我們去了弘一法師的化身處,還有他習字教徒的月臺別院。這些地方保護得很好,一派清凈,令人感動。法師身居深院,既出世又入世,發出了“念佛不忘愛國”的獅子之吼。他在泉州13年,留下大量文化遺跡、精神財富,這是一個人格的典范,也是一個文化符號。僅此一點,泉州就值得驕傲!
泉州還有一個了不起的思想家李贄,我是懷著一種瞻仰之心去拜謁李贄故居的,那天下午正下著雨,但并沒影響我們的行程。其實,李贄并非一些學者所說的反對儒學,而是在追尋儒學的過程中,不忘個人心性的自由,他身上有一種“狂者精神”,特立獨行,驚世駭俗。而只有這種精神,才能達到圣人境界。李贄另一個重要思想就是“童心說”,只有堅持“童心”,世界才會恢復本然,人才會恢復本我。泉州在弘揚李贄文化方面,還有很多文章可做,希望泉州重視李贄,保護好李贄故居,李贄這個文化符號還可以再擴展一些。
泉州是文化薈萃之地,是古與今的交結點,是中外文化的一個匯聚點,泉州人要珍惜自己的傳統,珍惜自己的文物,當好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知道自己民族的歷史,知道本地區歷史文化的特點,我們不論走到什么地方,從事什么職業,都不能發生文化失重。所謂不失重,就是能在文化上立穩自己的腳跟。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