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項目列入泉州市人大常委會2016年立法計劃
首部實體法為“海絲史跡保護”護航
泉州網-東南早報訊 (記者柯麗娟)盼了二十年,泉州終于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權。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十次主任會議昨日召開,會上討論通過泉州市人大常委會2016年立法計劃,10個項目列入其中,《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列為泉州市首部實體法。
據悉,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的設區的市的立法權限,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三方面的立法項目建議共128條,經梳理匯總、歸納整理,歸并為38條。根據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和建議集中度,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從歸并的38條中篩選出22個立法項目,書面征詢市法制辦等82個單位意見,同時向社會公開征詢意見。
10月19日,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召開會議,按地方性法規“有特色、有必要、有成效”和“先易后難、有序推進”的要求,在參考公開征詢意見結果的基礎上,既考慮了初具立法權的立法能力問題,也考慮到立法計劃工作要求,即審議項目、預備項目、調研項目的構架問題,對22個項目進行充分研究討論,提出三大類共10個項目作為我市2016年立法計劃建議項目和首部實體法建議項目《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
2016年立法計劃
1.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
2.泉州市崇武至秀涂海岸帶資源環境保護條例
3.泉州市公共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條例
4.泉州市中山路騎樓建筑保護條例
5.泉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條例
6.泉州市市區內溝河管理條例
7.泉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
8.泉州市晉江、洛陽江流域水資源保護條例
9.泉州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
10.泉州市老字號保護和促進條例
●體現泉州特色
海絲與中山路 泉州獨特名片
“參考省內外設區的市立法的成功經驗,地方性法規要著眼于體現當地特色。”泉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陳力平說,“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是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獨特的歷史名片,中山路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筑商業街,把《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泉州市中山路騎樓建筑保護條例》、《泉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等有濃厚泉州特色的項目納入2016年立法計劃,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的文化保護體系。
●民意較為集中
10個立法項目 市民廣泛認同
此次面向社會公開征詢意見,引起全市各界群眾的極大關注,共收到泉州網投票239票,電子郵件35份,市直單位反饋回執40份,個人來信1封?!度菔谐鞘泄芾砭C合執法條例》、《泉州市公共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條例》、《泉州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等10個立法項目都是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同,投票數較高或者推薦意見較為集中的立法項目。
●法規較易制定
多個立法項目 人大已有督促
考慮到泉州市初具立法權,初試立法工作,列入2016立法計劃的項目應不復雜,先易后難、有序推進?!度菔谐缥渲列阃亢0稁зY源環境保護條例》和《泉州市晉江、洛陽江流域水資源保護條例》都屬于市人民代表大會議案事項,且市人大常委會多次進行督促;《泉州市市區內溝河管理條例》和《泉州市老字號保護和促進條例》調整的法律事項比較單一,相關法規的制定比較容易實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