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周長鋒 通訊員葉培成 李宏圖)近日,德化出臺“建立網格化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實施方案”,率先建立食品安全監管網格體系,形成“政府實施、食安辦統一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管格局,不斷整合管理資源、提升監管效能、消除監管盲區,確保食品安全。
據悉,德化將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以縣政府25個部門、18個鄉鎮、213名村級食品安全協管員為主要責任主體,整合轄區內負有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各部門監管力量及其相應的食品安全監管資源,依托城鄉社區(村)網格為細胞單元,建立縣、鄉、村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通過層層簽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狀,對網格內所有食品安全實行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的“五定”監管,確保網格邊界清晰、責任主體明確、目標任務具體、考核評價客觀,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實效。
晉江強化生豬養殖屠宰管理
本報訊 (記者黃祖祥 通訊員洪志良 杜建超)近日,記者從晉江農業局獲悉,連續3年來,晉江對生豬養殖和屠宰抽檢中,“瘦肉精”檢出率均為零,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效監管保障。
據悉,為加強生豬養殖管理,晉江農業局與該市持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生豬養殖場戶簽訂承諾協議,承諾生產過程不使用“瘦肉精”等違禁投入品。農業局工作技術人員每月定期到豬場檢查,現場抽取臨近出欄生豬尿樣進行“瘦肉精”現場速測,對疑似樣品的送實驗室進一步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沒有發現違法使用“瘦肉精”的現象。
此外,晉江建立定點屠宰廠進廠待宰生豬“瘦肉精”抽檢制度,省、泉兩級農業部門不時織織人員前來進行生豬養殖場和定點屠宰場抽檢“瘦肉精”,連續三年檢出率均為零。
蓬華鎮加大生態游引資力度
本報訊 (記者黃耿煌 通訊員戴澤文 黃耿鑫)南安市革命老區蓬華鎮近期竟接連引進了6個項目,總投資達15億元,令人刮目相看。
蓬華鎮位于南安市西北隅,系“福建省休閑農業示范鄉鎮”,是典型的山區鄉鎮、革命老區和著名僑鄉,下轄9個行政村2.46萬人,土地面積43平方公里,大部分海拔在600米—700米以上,以避暑勝地名冠南疆。群眾收入主要依靠茶果業和養殖業以及外出打工為主。
在2015年南安市“比招商、清閑地、促投資”活動中,蓬華鎮結合創建“生態旅游名鎮”發展戰略,挖掘生態資源,積極謀劃,主動出擊,做好服務,“變無為有”,廣泛接洽聯絡客商,對接洽談招商項目,積極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產業。引進天柱山旅游項目開發、華美村宗教旅游項目、路荇村生態旅游項目、山城健康養生休閑基地、華美舊村改造、蓬華風電建設項目等6個項目,預計總投資達15億元人民幣,目前開工項目1個,簽約項目3個,意向投資項目2個。
安溪傳統竹編成市場寵兒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 通訊員林欽固)本月在安溪縣舉辦的首屆家居工藝文化博覽會上,上萬件精美工藝品奪人眼球,令人愛不釋手,特別是竹編工藝品更是深受觀展者青睞,成為群眾致富的“利器”。
在藍田鄉、西坪鎮、蘆田鎮等鄉鎮,村民農閑在家仍有編織茶篩、竹焙籠、竹笳籮等傳統竹制茶器具的習慣,大家利用這門手藝,生產出茶簍、烘焙籠、竹篩、茶架、簸箕等竹制器具。
據悉,近年來,竹制茶具在安溪縣伴手禮市場熱度在不斷攀升。“像收藏奧運福娃系列一樣,這樣成套的迷你竹制茶具深受消費者歡迎。”常年從事茶具、茶機械銷售的安溪一家科技公司負責人高先生告訴記者,前些年,品茶界出現一種“玩茶”新風尚,不少茶友喜歡在會所或家里擺設一套茶具,但這兩年,因小巧玲瓏、便于攜帶,不少茶友把它們作為伴手禮,送給親朋好友。
寶蓋集中力量整治鎮容鎮貌
本報訊 (記者詹偉志 通訊員黃藝藝 實習生邱璇)日前,石獅市寶蓋鎮召開動員大會,決定從即日起至明年春節期間,集中全鎮力量,對轄區內重點區域占道經營、擺攤設點、亂堆亂放、亂貼亂掛、車輛亂停亂放等影響鎮容鎮貌的城市亂象進行集中整治,確保轄區鎮容鎮貌、城市秩序有明顯的改觀。
據介紹,此次整治區域包括26米寬度以下的道路,校園、公園、車站周邊,工業園區和居住小區周邊。寶蓋鎮將以工作片為單位,各工作片每周至少開展一次以上集中整治行動,并建立每周通報制度;同時成立鎮容鎮貌督導隊,堅持每日進行巡查督導。此外,該鎮還將利用城市道路建設和片區改造周邊閑置空地規劃建設臨時停車場及農貿市場。
泉港舉辦北管走進海島活動
本報訊 (記者張文璟 通訊員林挺金 莊炳文)日前,泉港區北管傳承保護中心組織開展一場“北管走海島傳承特色文化”交流活動。
惠嶼島是泉州市僅有的孤島行政村,風光旖旎。活動當天,十幾位北管藝人在泉港惠嶼島村部廣場唱奏北管歌曲《采蓮歌》、《四大景》、《美人相思》等,引島上眾多居民前來觀賞。漁民們還與北管藝人同臺演奏、演唱。
近年來,泉港區通過北管進校園、走海島、入社區和公益培訓、編輯出版《中國北管》期刊、閩臺北管音樂交流等多種舉措,促進國家級非遺北管音樂的傳承和保護,打造當地特色文化品牌。2014年,泉港區榮獲國家“中國北管音樂文化之鄉”。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