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道路先行。南安深知構建大交通體系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間,南安主動融入海西經濟建設大局,圍繞“七縱三橫五聯”重要干線公路網布局,基本形成“以市區為中心、鄉鎮所在地為支撐、高速公路及互通口為骨架節點、國省道為干線、縣鄉村公路為集散網、港口碼頭為延伸”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織就全省最大高速公路網
2013年12月31日,南石高速通車;2014年12月30日,金仙高速通車;2015年6月6日,雙安高速通車……“十二五”以來,南安在交通路網建設方面交出了一張張令人滿意的“答卷”。
除了“十一五”建成的南安(金淘)至廈門高速之外,在2010年—2015年(十二五)期間,南安高速公路建設共完成投資100億元,新增里程101.51公里,先后完成沈海高速公路擴建、泉三高速南惠支線、沈海復線金安路段、泉州環城高速南石路段、沈海復線金仙路段、泉三高速公路南安至安溪連接線通車。目前南安共有14個落地互通和4個樞紐互通,居全省縣級首位,是泉州乃至全省最大交通樞紐。
南安市交通局相關人員表示,該市重點打造的“三縱一橫三聯”高速公路骨架網基本完成,將進一步助推南安打造大產業格局。如今,南安已逐步形成“環起來、連起來、通起來”的大格局,實現境內中心市區5分鐘、鄉鎮20分鐘左右上高速,造就1小時交通經濟圈和發達的“道口經濟”。
集散路網鎮村快速連結
除了高速公路骨架網,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建設也舉頭并進。
近日,在橫九線(南安至官橋)擴建工程現場,記者了解到,全線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將于年底正式竣工通車,這將進一步密切南安市區與官橋、水頭、石井沿海三鎮間的聯系溝通。
在加快南官公路擴建的同時,今年南安還重點推進在建縱三線省新至梅山公路、聯十一線水頭路段一期工程、縱一線濱海大道等項目建設,抓好英侖、英翔、侖眉、向樂等“鎮鎮有干線”項目,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南安重點打造的‘四縱二橫二聯’國省道干線網、農村公路(含鎮鎮有干線項目)集散網的交通網絡體系已基本成型,達到‘盤活沿線經濟、貫通城鎮關聯’的目的。”南安市交通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南安干線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8億元,新改造國、省道干線67.7公里。先后完成省道206線詩山至坑尾林橋路段改建工程、橫九線南官公路改建工程、省道308線市區至霞美路段及省道308線市區至侖蒼路段瀝青化改造。同時,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3.5億元,包括X305線洪梅至羅溪路段、X319線羅山路段、X332樂峰至羅溪路段等項目。
雙港齊飛支撐開放型經濟
舊時風云傳奇,今日再展雄風。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的南安,如今海陸交通全面發展,特別是在推進港口、物流產業及場站建設方面成績顯著:石井港區16-19#泊位碼頭抓緊初步設計,其他泊位正在組織招商;完成投資5000萬元,建成市區客運中心站、官橋裕興客運站投用;總投資達4.39億元的福建鴻達南安綜合物流服務中心、南安盛輝公路港項目建設完成;南安智能公路港——第四方物流平臺“天地匯公路港”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南安充分利用寶貴岸線資源,加快港口的開發建設,石井港區獲批一類開放口岸,對臺客運直航、貨運直航、對臺小額貿易等“三條通道”建設始終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是大陸對金貨運直航量最大的航線、臺灣民眾往來大陸的重要通道。據悉,南安擁有港口碼頭海岸線32.8公里,海域面積9.2萬畝,現有碼頭群5000噸級泊位2個、3000噸級2個、1000噸級3個、1000噸級以下4個,對臺客運碼頭2個,2000噸—5000噸級石油專用碼頭泊位8個,漁業專用碼頭泊位1個。
更令人振奮的是,當前石井港正在建設5個5萬噸級泊位、3個3萬噸級泊位,助推港口經濟騰飛,打造泉州臨港新興產業基地和對臺交流合作戰略前沿平臺。
公路港與海港相互推動、形成合力,再加上毗鄰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新一輪、高起點的海陸空便捷交通網正為南安開放型經濟奠定最扎實的開放交通支撐架。 (黃耿煌 侯錦超 陳鑫煒)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