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的建設,“大咖”們很喜歡用“奇跡”這個詞匯。滿打滿算,從7月底開始,公園從一個普通的市民休閑公園提升至高水準的“海絲”主題藝術公園,到11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也只用了100天的時間。
每一份奇跡背后,都飽含著建設者難以想象的辛勞。時針回撥至10月初國慶黃金周,當全國人民樂享7天長假時,泉州臺商投資區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建設工程協調組卻開始進入工作的“白熱化”階段。
臺商區建立了由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和建設單位現場管理人員、監理單位主要人員組成的公園建設工程協調組,并由區黨工委、管委會制定時間節點目標,細化各個分項的完工時間,安排專人跟蹤并督察節點落實情況,確保工程工期,舉全區之力,投入到這場攻堅戰中。“要協調場內7家施工單位、7家設計單位的交叉作業,協調與周邊施工單位的配合和協調水電等工作,特別是10月初到開園,一天最多可以打六七百個電話,電話幾乎沒斷過。”在那一個多月中,市委宣傳部領導、臺商區主要領導‘區分管領導經常親赴工地,現場協調解決各種施工問題。
“哪里會有周末,開園前一個多月都沒有回家吃過午飯和晚飯,每天晚上9點半之前都在工地,通宵都不是稀奇的事。”協調組工作人員回憶起那段熱火朝天的日子,“白加黑”、“5+2”的施工制度成為常態,人員三班倒,機器24小時連軸轉。每天晚上,臺商區都會為現場工作人員送夜宵,滿滿當當的面包和水,一送就是一個多月,最頂峰時期,有3000多人一同奮戰在這個美麗的公園內。
“10分鐘響應機制”是大家為協調組解決問題的效率起的名字,正是得益于快速的響應機制,保障了公園的快速、安全建設。協調組工作人員介紹,保持輸送材料道路的暢通,是保障各項工程及時完成的重要工作。有一回,主入口大門的鋪磚已經鋪好,材料如果繼續在此進出就有可能損壞鋪磚,協調組得知后迅速協調便道,當天確定、當天實施、當天解決。而在區領導的及時協調下,公園主大門外惠緯一路從瀝青攤鋪到通車,僅僅歷時5個小時,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同時保障材料及時進出場。
在打造精品工程的共同目標下,各項建設環環相扣、層層落實,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主雕“海之夢”不分日夜集中吊裝,僅用16天便完成;“紅房子”建設31天完成,50萬片紅平瓦鋪就的地面,一片都沒有出錯;“綠房子”3000平方米的綠植鋪設沒有一處缺株……
下一步,臺商區將繼續協調各單位,對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進行維護完善,讓公園成為泉州向世界展示的美麗窗口。
□本報記者 游怡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