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馬上要來了,可網購達人王威今年卻準備“退出”——她發現了一個定制模式類的電商平臺,在上面能以一百多元的價格“血拼”到定價千元以上的奢侈品加工商制造的同等質量商品。“很多商家提了價再打折,不管怎么優惠價格還是貴”,王威一口氣買了一個箱包、一副眼鏡和兩雙鞋,花了不到一千塊。
她選擇的網站,就是最近在電商圈掀起波瀾的必要商城;所謂定制,就是必要商城CEO畢勝所稱的C2M(客戶到工廠)模式,客戶下單后再由工廠生產,因此省去了分銷和庫存等十余項加價環節。這種新興商業模式能否顛覆傳統電商的定價和運營體系?
線上定制汽車便宜近萬元
“上千元的國外高檔眼鏡、襯衫、女包等,成本也就幾十塊,基本上都是東莞生產的。”畢勝拋出這句揭行業“老底”的話,讓不少花了大價錢的消費者有點兒“鬧心”。在必要商城上,這些產品定價都在一二百元,不過制造商都是為普拉達、阿瑪尼等品牌代工的奢侈品加工商。
記者上月初在商城選擇了其主打的一款襯衫,扣子顏色、領子形狀、袖口繡字都可自行選擇定制,下單支付后,進度條實時顯示工廠生產的進度百分比,10月28日收到了這件襯衫。工作人員介紹,這件標價166元的襯衫由阿瑪尼的加工商制造,質量和千余元的奢侈品品牌并無差異;消費者朵女士一口氣買了三款眼鏡,花了六百元:“上班、聚會和旅游各戴一副,同質量的一副眼鏡在店里面得賣兩千多元呢。”
上線三個月,繼眼鏡、襯衫、鞋類等品類上線后,必要商城玩得更“猛”了——11月5日宣布與吉利汽車合作,用戶不僅可線上私人定制一款吉利熊貓汽車,比4S店4.5萬元起的價格便宜千余元,價格是41999元起,前66名預約者更是降到了36999元。“用戶可以自行定制車身外觀和內置。”吉利集團公關總監楊學良說,通過APP或網站,用戶就可選擇11種顏色外觀,也可自行選擇手動、自動車型。從預約至到貨需要一個月時間,用戶可到離家最近的4S店提車。
“性價比”不被所有人買賬
所謂定制模式,就是電商不只是買賣的交易平臺,而是一頭連著制造商,一頭連著消費者,砍掉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一切加價環節,用戶下單后由制造商直接生產,其中,庫存成本被很多業內人稱為“毒藥”。而傳統模式下,一般商品乃至國外大品牌都是加價數十倍。畢勝說,“海淘”模式就是國外的品牌由中國制造商加工,運到國外后再“海淘”至國內消費者手上。
面對“白菜價”的高品質單品,是否所有人都心動?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消費者,雖然所有人都表示“考慮購買”,不過還是有人犯嘀咕。“旅行箱我肯定會買,不過鞋、衣服、包我得考慮下。”白領孫云說,盡管性價比很具吸引力,但“名牌”對她誘惑更大:“見客戶、朋友聚會等場合穿名牌更體面。”像她這樣認名牌甚于性價比的消費者其實并不在少數。
類似的奢侈品廠商代工模式在市場上已有試水。淘寶上不少賣家都自稱“大品牌制造商直接進貨”,秀水街升級前也都是代工品牌林立,不少無標高仿和貼牌A貨商品很有市場。追求品牌效應,擔心代工品質,還是讓一些消費者停下了準備點擊下單的鼠標。
頂級代工質量不一定頂級
“以往私人定制的成本很高,不過現在‘互聯網+’的革命使得工業柔性化生產水平提高,成本不再是定制化生產障礙。”在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看來,在商品流通的“零距離、零時差、零渠道”的云消費時代,定制勢必成為未來用戶消費的主流趨勢。
賴陽說,在中國南方,已有大量工廠實現了機器人化,一條生產線上可批量生產編碼不同的各類定制化零部件,一些服裝廠和家具廠已經實現了定制模式的批量化生產。“客戶手機上選擇喜歡的樣式下單,工廠無縫對接批量生產,這就是未來的商業場景。”他說。
不過,定制模式眼下的難點很多,比如可以定制的生產線太少,不同品類需要做不同的定制化開發,發展速度和產能滿足也都是難題。而缺乏品牌認同,成了最燙手的山芋。賴陽表示,“奢侈品加工商代工”和“高品質”并不畫等號,一條流水線既可以為蘋果代工,也可生產小品牌手機。“大品牌為什么貴?是因為它有品牌附加價值,消費者也愿意為其買單,往往它在加工上也有更多細節要求。”他說,雖然和大品牌一個“模子”生產,但質量是否真正“大牌”正是目前消費者存疑的地方。他建議,類似必要這樣的電商平臺,在突出價格和質量優勢的同時,也應該不斷塑造品牌認同,而要培養中國制造品牌的忠實用戶,這條路還很漫長。記者 潘福達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