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黃耿煌 通訊員林志東 蔡佳榮)“本來是沒底氣的,但經清華的劉海峰教授一點撥,我們一下子就堅定了想法。”談起南安市——清華大學第14期民營企業家高級研修班文化產業專題班,福建廣電網絡南安分公司副總經理林文聰大贊收獲很多。
林文聰所說的研修班由南安市委組織部、宣傳部聯合舉辦,借助清華大學這一知識高地,幫助學員拓寬視野、更新理念、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培養一批明大勢、懂管理、精本行、通人文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同時研究探討文化產業經營發展道路,助推南安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此次共有41名來自南安文化產業的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參加研修學習。
學在清華 受益匪淺
南安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培訓課程立足南安市文化企業的特點和實際需求,邀請清華大學專家教授講授文化產業資源挖掘、價值鏈整合與商業模式構建,文化產業發展趨勢與地區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新經濟環境下的文化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傳統文化與創新思維,互聯網+文化產業等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課程。
“受益匪淺、互動很多”是41名學員的共同心聲。研修班班長林文聰說,經營中遇到的問題一經教授深入淺出地解答,茅塞頓開。他對主講“互聯網+文化產業”的劉海峰教授印象尤為深刻,“非常贊同劉教授提出的‘互聯網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個觀點。”林文聰說,自“智慧中國”概念提出,他們公司也在策劃“智慧村居”項目,“但我不知道這樣一種自下而上的方式是否可行,劉教授用多年的研究成果堅定了我的想法,這個項目很快就要推出。”
師生互動之外,學員互動也不少。大家聚在一起談論,“碰撞出不少火花”。
學無止境 渠道暢通
泉州榮達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獅回到南安后,將研修班課堂筆記拿出來,認真復習,并標注重點。他說:“研修班只是形式上的結束,學習之路才剛剛開始。”
對于后續學習,張小獅并不擔心沒有渠道。原來,此次研修班為學員們提供了互聯網學習方式:登錄“清華大學慕課平臺”,就可以在網上看到教授們的教學視頻,回到南安也能像在清華聆聽指導。“先讓自己充滿電,才有足夠的動力推動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張小獅的公司主打負離子陶瓷,研修班的經歷觸動了他打造一個“森林氧吧”負離子陶瓷家裝的創意,他打算繼續學習,完善這一創意。
學員們還建了微信群,便于進一步交流和溝通文化產業、文化項目,同時還邀請教授加入,便于隨時請教。
學以致用 對接合作
“舉辦研修班目的是搭建一個‘學習、交流、合作’平臺,讓學員們能夠及時更新理念、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加強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推進項目合作,共同繁榮南安文化產業。”南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改辦主任黃西岳表示,此次研修班效果頗為顯著。
培訓期間,經南安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牽線搭橋,研修班與北京市閩南文化創意產業商會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并舉辦了南安市文化產業項目(北京)對接會,兩地百名文化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南安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合作。通過對接交流,南安市漢侯博物館和北京市民間奧運博物館,北京閩南文化創意產業商會、南安市金霞醉美農莊和北京不老山莊等5個項目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并簽約。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