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
擋不住的冰寒和白墻灰瓦翹尾脊
九仙山位于福建德化縣赤水、上涌、大銘三鎮(鄉)交界處,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戴云山內。
“這么高,我只能敬仰再敬仰!”三年前,小朱第一次來到九仙山氣象站工作,成為氣象站第14名成員。他這個從小就生活在江西吉泰盆地中心的吉安縣小伙子,一下就被這1653.5米的海拔折服。
不僅如此,氣象站里雖有兩道玻璃窗,仍擋不住山頂的冰寒。一年四季蓋被子、衣服老是濕嗒嗒的,石頭房歪歪扭扭,雨天漏水漏風,即使有暖氣,待在屋內也是冷得慌。
根據歷史統計,九仙山山頂年平均霧日305.1天,最長連續霧日106天;年平均相對濕度88%;年平均8級以上大風日162.9天,最長連續大風日數36天;年平均雷暴日76.3天。最高氣溫29.9℃,最低氣溫-13.6℃。九仙山氣象站因此曾被評為二類艱苦氣象站。
2013年,省氣象局局長董熔來視察慰問,見氣象站內外老舊擁擠,決定將氣象站基地改造重建提上議程。然而,重建可沒那么容易,九仙山山頂春天多雨霧、夏天多雷暴、冬天多低溫凍土,一年下來,符合施工條件的時間只有秋季短短兩三個月。
根據規劃方案,九仙山氣象站將改造為5層建筑,共3300平方米,總投資約2300萬元,由福建省、泉州市氣象局和泉州市、德化縣政府等共同出資建設。
新氣象站建筑設計整體采用“白墻灰瓦翹尾脊”戴云山建筑樣式風格,并融入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戴云山。
信念
你怎么還不下山?“我的心在山上”
氣象站常規工作,要每隔3小時,做一次地面觀測,觀測風向、風速、氣溫、濕度、氣壓、云、能見度、天氣現象、降水、日照、小型蒸發、地表溫度等。同事間,常開玩笑,要把自己當成福爾摩斯,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陳為德是氣象站現任站長,這一工作做了25年。曾有人勸他:“你怎么還不下山?”他總回答“我的心在山上”。
陳為德被稱為“風云哨兵”,不過,他覺得這個名字給父親更配。像他們這樣的氣象父子兵,還有早年的賴初潘和賴輝煌父子,很多前輩在高山上工作一輩子,成了與高山為伴終生的堅守者。
在陳為德內心,除了父親,還有父親口中的一名氣象烈士——賴開巖,讓他愿意堅守九仙山頂。
賴開巖是德化縣湯頭吉山村人,1960年從德化縣農業技術學校畢業后,21歲的賴開巖自愿到氣象站工作。很快,他就從氣象知識的門外漢成長為一名熟練的技術骨干。
1967年7月20日中午,賴開巖正在氣象站附近收集航空氣象資料,準備發出一份航危報。當天中午12時46分,雷聲滾滾,觀測場西邊的圍欄被滾雷劈得粉碎,賴開巖仍堅守戶外作業。突然,一個震耳欲聾的落地雷暴,將正站在觀測臺邊抄錄氣象數據的賴開巖擊倒,他不幸殉職,年僅27歲。犧牲時,他的手里還緊攥著氣象觀測數據本。第二年,賴開巖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成為共和國第一位氣象烈士。
這些堅守的信念也影響著陳為德,如果還有人問“你什么時候下山?”陳為德仍要回答“我的心在山上”。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