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漸消失,滿街打印店,網絡通世界,他卻開起“代寫”小店——
老城里的代書人 還是個“和事佬”
□早報記者 林書修 文\圖
從前在鄉村,不識字者眾,代寫書信、訴訟就成了那個時代的一種行當,而從事這個行當的,通常被稱為“代書人”。如今,隨著網絡和電腦的普及,傳統意義上不認識字的文盲逐漸消失,“代寫”行當也漸走向消亡。
在泉州老城區新華北路,一家簡陋的小店掛著“代寫”招牌。店主是53歲的陳春泰,他可能是老城僅有的從事“代寫”行業的人。因為愛寫字,老陳說他堅持“代寫”是“邊寫邊玩”。找老陳代寫文書的人各有故事,不少文書因糾紛而起,樂于助人的老陳有時也當起調解糾紛的“和事佬”。
賣雞小店做“代寫” 一切都因愛寫字
代寫,是一個古老的行當。
但陳春泰的“代寫”小店歷史并不長。4年前,因為愛寫字、練字,步入“知命之年”的老陳萌生了替人寫字的想法。決定從事“代寫”之前,陳春泰的小店靠著販賣一些烏雞維生,如今,代寫成為陳春泰的主業。
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店內一個個的雞籠子堆積一旁,關著一只只白烏雞。陳春泰的工作臺,就在雞籠子旁邊,簡陋的一張電腦桌前放著毛筆、鋼筆,桌旁信封、紙張,就是他代寫所需的東西。“一開始就是覺得好玩,愛寫字。”陳春泰說,雖然他們家族里,大多是知識分子,但是祖上并不是從事“代寫”的,“代寫”小店開張,全是興趣使然。
如今,現代化的通信工具幾乎將筆墨紙硯的書寫方式淘汰,代寫書信這門老行當也正在從人們視野消失。不少街坊鄰居都覺得,在滿街都是文印店的時代,陳春泰幫人代寫,生意肯定很慘淡。但是陳春泰告訴記者,來找他代寫的并不少,生意還算“馬馬虎虎”。“老城區有不少老人,想給親人寫信,還會找到我,有時候覺得挺有成就感的。”
陳春泰說,如今目不識丁、不會寫字的人少了,但有時候通過文字寫出想要表達的東西,經常無從下筆,幫人寫書信時,能通過遣詞造句,將顧客的心里所想躍然紙上,也是一件樂事。而諸如一些訴訟、法律文書,常常需要嚴密的邏輯和嚴格的規范,陳春泰說,代寫這類內容,他都需要反復檢查,防止出錯。
“代寫”糾紛訴訟 還勸和過一樁婚姻
寫喜帖、寫離婚訴訟書、寫訴狀、寫感謝信,甚至寫遺囑,這些都是代寫人常有的項目。作為代寫人,陳春泰經常為顧客所說故事動容。樂于助人的陳春泰,偶爾就當起了“和事佬”。
他回憶說,一名30多歲的女子曾來到店里找他代寫離婚訴訟書。女子告訴他,丈夫整天游手好閑,最大的愛好是養鴿子,為了這件事,兩人經常吵架,鬧得很不愉快,女子就有了離婚的想法。在寫離婚訴訟書的過程中,女子也將之前和男方相遇、相知、相戀的故事告訴了陳春泰。
“兩人剛結婚時,男方比較窮,女方一直無怨無悔地守在身邊。”陳春泰說,聽完兩個人的故事,他覺得兩個人如果因此離婚,將會很遺憾。于是就在手寫的離婚訴訟書中,將女子和丈夫從相識到結婚娓娓道來,“訴訟書”中對女子的丈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其實寫完并不是真正的‘離婚訴訟書’了。”陳春泰笑著說,女方將這封“訴訟書”帶回去后不久,有一天又找到了他,告訴他說兩人不打算離婚了,而那封“訴訟書”也起了作用,男方看過很感動,決定回心轉意。
“以前代寫書信就是幫人排憂解難的工作。”陳春泰說,一開始他就是本著“邊玩邊練字”的心態做“代書人”,能對別人有些幫助,他就很高興了。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