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九鯉湖仙公山“祈夢”習俗探秘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5-12-11

 

歷代以來,到九鯉湖登臨覽勝、尋幽祈夢者絡繹不絕。

 

九鯉湖群山之中藏著大量摩崖石刻

 

仙公山祈夢習俗歷史悠久

 

專家在馬甲仙公山研究石刻文化

 

清代名宦陳大階在仙山山亦留有題刻

核心提示

九鯉湖位于莆田市仙游縣東北隅群山中,湖光山色,美不勝收。由唐宋至今,九鯉湖形成了一種“祈夢”習俗,古人雅稱為“臥游”。無獨有偶,在泉州馬甲鎮仙公山也有“祈夢”(亦稱“運夢”、“魂夢”)習俗,其與九鯉湖更是一脈相承,淵源深厚。經千百年的傳承,兩地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祈夢”習俗儀程,且有“祈夢”詩文傳世,使“祈夢”成為地域文化中的一種奇特現象。

□本報記者吳拏云 陳起拓 陳小陽 通訊員陳清好 文/圖

祈夢習俗 源遠流長

仙游九鯉湖風光旖旎,尤以九鯉飛瀑勝景名揚天下。相傳在漢代有何氏九兄弟一同在那里煉丹成仙,乘上了湖中躍出的9條赤鯉升天而去,因而歷代登臨覽勝、尋幽祈夢者絡繹不絕。

據九鯉湖管委會主任陳清好介紹,九鯉湖祈夢習俗發端于唐,勃興于宋,鼎盛于明清。披閱有關史料,有史可考的已有1300多年。唐貞元進士許稷在《游九鯉湖》一詩中云:“山空人去后,夢醒客來初”。晚唐詩人御史大夫鄭良士亦在同題詩中寫道:“我來不求邯鄲夢,取醉聊乘鄭圃風。”由此可見,九鯉湖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祈夢的習俗。

馬甲鎮仙公山,又名雙髻山,為釋道儒三教并存之地。山氣勢雄偉,巖崖陡立,含煙凝翠,擁有眾多文物古跡、寺宇亭榭和迷人傳說。到過仙公山的人,大多會聽到這樣一句俗語——“仙公夢,過了識”,說的是仙公山祈夢很靈驗,內中玄機只有過后才懂。據仙公山管委會主任杜筑成介紹,仙公山祈夢由來已久,如果要溯源的話,可以追溯至南北朝齊,如今民間來祈夢者可謂年年有、天天有,從不間斷。清道光《晉江縣志》云:“仙神極靈,祈夢者無不符驗,亦多風趣解頤”,描述的正是當時仙公山祈夢的狀況,體現人們對美好愿望的一種寄托和精神慰藉。

同源一脈 皆祀九仙

九鯉湖、仙公山奉祀的都是“何氏九仙”,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列仙全傳》和《福建通志列仙傳》記載:何氏九仙是漢武帝時人,閩太守之子。兄弟9人唯長兄能微開雙目,余皆盲。出家修道,羽化升仙。

仙游民間相傳,何氏九兄弟出生于九江郡何氏家,少時天資聰穎、好學,適逢亂世,對黎民疾苦深為同情。因反對其父參與淮南王謀反,9兄弟相偕出走到福建,先住福州于山,繼往福清石竹寺、白云洞等處,后至莆田境界,見一福地洞天,遂移徙長居,即今之仙游九鯉湖。九兄弟終日采藥煉丹,濟世救人,鄉人皆感其德。此后又乘騎湖中9條赤鯉升天,得道成仙。后人為紀念九仙恩德,遂就地建廟,塑九仙神像而奉祀,至今九鯉湖香火不斷,香客絡繹不絕。

仙公山當地的傳說,與仙游傳說十分相似,只多了“后來,何氏九仙見仙公山(雙髻山)風景奇秀,遂降靈于山上的豐山洞”一段,仙公山也就此成為閩南一帶的“仙山圣地”。由此不難看出,九鯉湖和仙公山的“九仙”信仰實際上是同源一脈的。

摩崖石刻 薈萃人文

古代文人雅士游玩,到了興頭上,往往喜歡在名川勝地附近的巖石上留下自己的詩賦或感言,有時也包括一些重要事件的記錄,這些最后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摩崖石刻。九鯉湖和仙公山擁有為數不少的摩崖石刻,它們中既有雄偉高大的“巨碑”,也有盈尺小碣,既有精雕細磨之作,也有粗獷片石之刻,其書法藝術更是真草隸篆皆備,千變萬幻。

九鯉湖碧澄一泓,是個秀麗的天然湖。湖旁有九仙祠、迎仙公館等建筑;湖的四周千巖競秀,怪石嶙峋,有蓬萊石、嬴洲石、玄珠石、枕流石等。這些奇石上留有不少歷代名人的題刻,如宋代兵部侍郎陳讜的“天子萬年”、明代林有恒的“第一蓬萊”和李翔書的“觀瀑”等,字體古樸大方,瀟灑自如。

仙公山最近經管理人員陸續清理發現,山上的摩崖石刻總數達到了20多方。其中就有宋代郡守王十朋在山上峭壁留下的橫排楷書“佛國”二字,清太常寺少卿陳大玠留下的“絕頂雙峰出,朝朝綰翠鬟;欲觀滄海日,故倚白云關;徑曲花偏麗,巖幽鳥自閑;置身天際外,俯視萬重山”題刻,以及明萬歷二十九年進士陳玉輝所作的“生平浪說洞天奇,杖策登臨今始知;崖削奔濤穿石出,嵐虛仄徑入云危;上方磬響聲韻近,絕頂蘿攀步卻遲;道侶忻逢長嘯者,攜來謝眺驚人詩”題刻等。杜筑成表示,這些石刻都是具有非凡價值的歷史瑰寶,游客從它們身上能領略到仙公山富饒的文化歷史底蘊。

名人紛至 文章傳世

歷代以來,名宦名士留下了諸多關于祈夢的詩文與傳說故事,更增添了祈夢的神秘感。祈夢詩文的大量傳世,影響并推動了祈夢習俗的形成與發展。經千百年的傳承,祈夢逐漸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習俗儀程,如戒齋、潔洗、品茗、焚香、賞景、求夢、解夢、圓夢、還愿等等。泉州市文管所研究員黃真真表示,祈夢習俗涉及歷史學、文化學、旅游學、民俗學、心理學等諸多領域,在傳承性、民俗性、學術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宋代,仙游籍殿中御史陳讜著有《夢論》一書,論述了九鯉湖祈夢的奇特。宋代《仙谿志》載稱:“神(九仙)主科名尤靈,詔歲,興福、漳、泉士大夫齋戒詣祠,祈夢不絕。”這說明了當時九鯉湖祈夢習俗在福建士大夫中有很大的吸引力。元代知州盧琦在《游九鯉湖》詩中說:“十年鉛槧役此生,愿借一枕通仙靈。”一語道破了士人對祈夢寄寓的期盼。

明代,祈夢的風氣更甚。明代戶部尚書鄭記在其《仙夢辯》中描述:“由莆而閩,而天下,靡不聞風而翹想之;士大夫宦游茲土,莫不函疏叩關而至”。這表明了當時此俗已越出福建,影響八方。因此,有江西籍狀元羅倫,江蘇籍狀元黃鉞,江蘇籍進士周世臣、顧大典,浙江籍進士王弼,江南才子唐伯虎,名家徐霞客等,慕名而至九鯉湖和仙公山,探幽尋夢,留下諸多動人佳話。

明戶部尚書鄭紀還在九鯉湖蓬萊石南向留下“野趣謝千鐘老景尋神仙作會;湖光涵萬象夢魂與天地同流”的石刻題詠,高度概括了九鯉湖景與夢的無窮魅力。在歷代詩文中,可見到諸如“九鯉有人爭祈夢”、“夜夜游人祈夢頻”、“人間車馬皆因夢”、“一塵不動夢魂清”之類的大量關于九鯉湖祈夢習俗的吟唱。

而在仙公山,至今存留著明代文士林如源手記、大書法家張瑞圖親書的《禪雞冢碑》。據載,仙公山豐山寺中有一只馴養多年的大白雞,諳知佛性,每日三課均陪伴眾僧習經念佛,然后才到山間巡游。有一天,大白雞突然坐化而去,眾和尚悲痛萬分,特舉行隆重儀式,為之超度,并筑墳安葬,以為紀念。當地一文士林如源為此寫下一篇祭文,并由其摯友張瑞圖書寫,刻石為碑。其碑寫道“豐山峭雄為泉北鎮。客有攜白雞來謁夢者,禪師宗鑒戒律精嚴,苦祈放生,客因施于巖……”文中所述“謁夢者”即祈夢之人,不難看出,當時,祈夢在仙公山頗為盛行。

清代,祈夢習俗更為兩地吸引了無數游客。從乾隆年間陳居祿所作的《九鯉湖賦》中可窺一斑:“扃桃花于閬苑,關春色于北國,隨煙霞為啟閉,以古今為旦昏。惟風光而識路,信俗塵之莫奔……至于黃梁枕上,提醒凡流,胡世人之多夢,爭似按圖而臥游”。而傳說中,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名相李光地也到過仙公山,并在此地留有石刻與匾額以及令人遐想不已的美麗傳說。

來 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張金環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卡通动漫 | 亚洲丁香六月开心婷婷 | 最新看片国产精品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跳舞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