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經歷了秋茶上市后的一波銷售高峰,鐵觀音市場進入了相對平穩的時期。
為了在春節前再迎接茶市的另一波高峰,安溪鐵觀音茶企、茶人們最近也是很拼的,有的企業苦練內功,獎勵種植管理茶園,并按標生產;有的企業在安溪鉆研小茶種,拓寬鐵觀音的銷售;而八馬則在新三板上市,推動安溪茶界資本運作步伐。
□本報記者 謝偉端 陳小陽 文/圖(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多渠道實施資本運作
12月8日,八馬茶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鐵觀音第一股”,這在安溪茶界引起不小震動。
據了解,4年前,八馬就開始籌劃進駐資本市場。到了2012年,八馬完成首輪私募股權融資,總投資額近1.5億元。2014年上半年,企業進入股改,2015年9月正式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提交掛牌申請材料,3周后,通過申請。
此前八馬曾嘗試過在A股上市,但最終還是在新三板掛牌,也是想盡早擁抱資本市場,搶占“鐵觀音第一股”。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茶葉作為傳統行業,需要更大的知名度,需要更多人來了解和關注,“希望我們的上市可帶動更多同行加快走資本化道路,未來實現強強聯合。”而安溪茶界許多人在得知八馬上市的消息后,紛紛表示與有榮焉,茶人們表示,雖然八馬是在新三板而非A股上市有些可惜,但八馬深耕鐵觀音市場,前景很好。
記者了解到,此前安溪不少茶企也嘗試過通過場外交易或上市進行資本運作。昭德茶業首先在天交所實施場外交易,隨后年年香茶業、佳友機械等茶業企業也紛紛進軍海交所場外交易;大自然茶業在香港上市,系通過借殼“華豐集團”實施的。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農業屬性企業,國內大多數茶企的資本運營能力較弱,最大的營收也才10多億元,因此上A股很難,有的即便進了A股,隨后的經營也跟不上。“茶企應該慎重考慮自己企業未來的方向,練好基本功才是最為緊要的。”業內人士稱,“無論出于上市或其他目的,無論想在國內還是境外上市,只有把企業基本功做扎實了,企業才經得起一切方式的檢驗,也才可能真正做大,才可能成功上市,上市后也才可能走得更遠。”
獎勵種茶按標生產
正如業內人士所言,只有把企業基本功做扎實了,才可能真正做大,經得起考驗。因此,安溪茶人都忙著苦練內功,嚴格茶園管理,實施按標生產。最近,安溪縣政府剛剛舉辦一場茶王賽,據安溪縣茶管辦有關負責人謝先生介紹,此次秋季茶王賽審評要求參賽者提供的茶樣必須是按照鐵觀音國家標準制作的,需要重搖重發酵。清香型鐵觀音的冠軍被安溪德茗茶業專業合作社王慶章摘得。王慶章介紹說,秋茶上市后開始收茶樣,經過一個多月的評審,他最近才收到獎牌。“上次我得到第一名是8年前,再上一次是16年前,這次再次獲獎,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政府對按標生產的重視,以及這一兩年來安溪茶人自覺按標生產的成效。”
據介紹,鐵觀音是半發酵茶葉,半發酵工藝,難就難在這個“半”字難掌控。這個標準,最直觀的判斷就是:“青蒂綠腹紅鑲邊。”也就是既要達到“綠腹紅鑲邊”,發酵到位;又要青蒂,發酵才不會太深。做青即要紅邊、紅點明顯又要青蒂很難,這要求制茶師做青時每個工序都要做出準確的判斷,每個細節都要做好,可以說每個工序都有臨界點,過了不成,做不到位也不成。
在王慶章看來,關鍵還在于原料。因此合作社特別注重茶葉種植和茶園管理,合作社的茶園位于西坪區的一塊杉林基地,紅壤土質,常年云霧繚繞。合作社每個社員管理的茶園面積都是受限的,通常也就10~15畝,“太多了管不好。”在管理茶園時,通常會將茶園周邊的雜草割下,覆蓋到茶樹上。這樣雜草不僅不會與茶樹搶土壤養分,影響茶樹生長;且雜草腐爛后,還能為茶樹提供營養。因此,合作社茶樹也被稱為“蓋雜草長大的茶”。
不同于安溪其他許多茶商都獎勵茶農制出好茶,王慶章的合作社每年都獎勵茶青,茶青最優者獎勵2萬元,第二名獎勵1萬元,第三名獎勵5000元。
研發新茶種
促進銷售
再好的茶葉要通過銷售終端才能走進市場,在銷售平穩期,茶人也在想方設法增加銷售方式的多樣性。如果說,在鐵觀音幾乎獨霸市場的安溪也有人種植肉桂,研發出的濃香型肉桂烘焙工藝還成為國家專利,且研發人還獲得泉州市第二屆烏龍茶審評拼配和烘焙職業技能競賽烘焙一等獎,這樣的訊息會不會有點匪夷所思?不過,這確是真實存在的。安溪茶人張穎聰便通過鉆研新茶種來促進鐵觀音的銷售。
武夷肉桂是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之一,以其香氣辛銳持久而備受人們喜愛,桂皮香明顯,佳者尤帶乳味,而武夷山牛欄坑肉桂戲稱“牛肉”、馬頭巖肉桂戲稱“馬肉”、天心巖肉桂戲稱“心頭肉”……然而肉桂并不是武夷山獨有的,安溪也種植肉桂。據了解,安溪肉桂的原產地以大坪最為出名。曾在安溪茶廠工作過20年的黃云平告訴記者:“生產隊時期,安溪人喝鐵觀音和毛蟹的比較多,肉桂的數量非常少,只要一遇早寒,基本上沒有什么收成。那時一個家庭可能分不到一斤,大多是私人留下來做藥用,連安溪茶廠都幾乎沒收到過肉桂毛茶。” 直到今天,大坪每年也只產10噸左右的肉桂,數量仍十分有限。
2004年之前,安溪生產的肉桂大多以清香型為主,安溪大坪人張穎聰卻醉心于鉆研濃香型肉桂。2010年張穎聰開始推出小包裝的肉桂,可惜因為安溪肉桂產量過少,無法作為商品茶大批量銷售。“可以把肉桂和鐵觀音搭配銷售。”安溪縣茶管辦有關負責人謝先生說,以前也有不少茶企嘗試鐵觀音搭售其他茶類,但因為其他茶類并非自己生產的,需要從外面購買,成本高,效果也不好,而自產自銷則沒有成本壓力,效果可期。張穎聰表示,接下去鐵觀音和肉桂將一起包裝銷售。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