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綜合»正文

與文明同行 塑愛心之城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5-12-17

 

“文明出行、從我做起”在我市蔚然成風,培養孩子們良好交通意識的“文明出行”教育也被引入校園。圖為放學后,小學生有序排隊過馬路。

 

以創城為契機,生態泉州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圖為泉州灣紅樹林種植場景。

 

志愿者幫孤寡老人剪指甲

 

豐澤區成立了我市首個市民文明巡訪團。圖為巡訪員在市區溫陵路新車站附近騎行巡訪。

核心提示

“道德講堂”在全市各地遍地開花打造市民“精神家園”,“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最美泉州人”評選樹立身邊榜樣,“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創建使文明成為生活新風尚……

自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以來,我市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從“細”處著眼,在“認知、踐行、引領”上著力,積極創新載體、搭建平臺、樹立典型、營造氛圍,努力鑄造城市文明之魂,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個人意識,外化為全社會自覺踐行的行為規范,使崇德向善的力量在每個市民心中蓬勃生長。

從1995年泉州啟動文明城市創建,特別是2002年成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城市(提名資格城市)以來,市委、市政府就以“和諧共創、文明共建、發展共享”為思路,在不斷加快民生建設的同時,著力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

今年年初,“光明之城”在榮膺“東亞文化之都”、“國家衛生城市”等多個稱號后,再次被“全國文明城市”這份莫大的榮耀點亮。一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按照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部署要求,堅持鞏固提升,落實長效機制,認真開展“迎接青運會·辦好亞藝節·共創文明城”、“海絲起點·文化之都·文明城市”等主題活動,加強公共環境秩序管理、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組織交通秩序、生態環境整治,培育現代城市文明意識,立體式、常態化地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本報記者 許雅玲/文 張九強/圖

城市管理精細化

居民言行更文明

近年來,為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營造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市持續對城市經營秩序、交通秩序、衛生秩序、市容秩序和廣告設置秩序進行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城鄉環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做好衛生保潔,打理城市“臉面”。從《泉州市中心城區環境衛生專項規劃》(2012—2030)的修編到“全日保潔”、“門前三包”等制度的落實,再到全市垃圾中轉站的壓縮式改造,以及更加科學、資源利用率更高的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我市不斷完善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讓干凈、整潔成為城市環境的常態。

設施精細管理,雕琢城市容顏。以中心市區刺桐路、溫陵路、津淮街等14條主干道為重點,我市將市政道路設施、排水排污、園林綠化等納入精細化管理,逐條道路巡查,實行全路段、全覆蓋的精確、無縫監管。借助主流媒體強化監督,首創市政公用設施媒體“有獎舉報”制度,開通114投訴、“泉州市政”等11個官方政務微博,開展“社區尋美”等系列評選活動……城市管理多樣化開放性平臺的搭建,點燃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熱情。

完善景區設施,展示城市形象。在全市的各大景區內,旅游公廁、殘疾人專用木棧道、景區引導標志牌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景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以清源山為中心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吸引著八方來客,啟動清源山—戴云山世界“雙遺產”地申報,更為我市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力。目前,泉州已有A級景區33家,總數位居全省首位。東湖公園、西湖公園等中心市區公園實施花化彩化美化、便民服務升級,讓市民休閑更加舒適愜意。

提升園林景觀,市民流連忘返。《泉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修編,提出“一灣、兩核、兩江、四山、多園”的網絡綠地系統結構,以道路系統、水系空間、海灣山體等自然環境為肌理,營造“城水相映,山城一體”的生態景觀格局。一大批綜合性、區域性公園和綠化廣場遍布全市,居民出行300米即可見綠、500米即可見園。經過景觀改造提升,城市出入口交通綠地及40多條主次干道綠化煥發新顏,沿街拆墻透綠、拆違還綠工程,更讓市民盡享“一街一景、城在林中、人在綠中”的園林景觀。

踏入泉州,便能深深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文明氣息。我市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載體和平臺,廣泛宣傳文明道德和文明風尚。在人流量密集的大廈廣場,高速公路兩側,各大建筑工地圍擋,公交站牌,公交車車身,各公園、景區出入口、景區道路、草坪,處處都能看到公益廣告和文明城市提示牌,形式多樣,醒目大氣。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每個泉州市民的心中。人們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因為他們深知,身為這座城市的主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泉州文明程度的符號。路口自覺踐行“紅燈停、綠燈行”的行人多了;路上隨意變道加塞的車輛少了,自覺遵守交通秩序的司機多了;景區里亂丟垃圾隨意涂鴉的人少了,注重景區環境維護的游客多了……

按照計劃,今年我市在留守流動兒童較為聚集、有一定條件的20個村(社區)建設“兒童之家”,并在城市社區建設20個以“社區少年之家”為主的未成年人文體活動設施場所,規范社區未成年人宣傳欄、圖書角、文體活動室、綠色網吧、心理咨詢室、科技活動室、小小志愿者之家建設,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條件。

凡人善舉樹標桿

志愿者成風景線

凡人善舉,最是打動心靈、感召行動。

“無論是舉國歡慶、合家團圓的時刻,還是嚴寒酷暑的天氣,每天都要在路口站十多個小時,不厭其煩地指揮和疏導交通。”這是鯉城交警大隊一中隊的一名普通協管員——呂優生的工作寫照。在一次執勤中,一名歹徒搶奪一名女乘客的錢包后逃竄,這名女乘客邊追趕邊喊“搶劫”。看到這個情景,呂優生不假思索,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追趕過去。在距離很近時,歹徒突然轉身,舉起匕首朝他狠狠地刺過來。呂優生臨危不亂,一側身躲過匕首,用右手扣住歹徒的手,左手抓住歹徒的上臂,猛一用力,匕首很快落地,歹徒終被制服。

鯉城區海濱街道東魯社區居民黃寶蘭的兩個兒子患有腦癱和自閉好動癥,生活均無法自理,維持生計的丈夫也患糖尿病。黃寶蘭先后做過乳腺癌和子宮癌兩次大型手術,并進行化療和兩期放療,但她不悲觀、不放棄,和病魔搏斗,忍住身體的疼痛和心理上的巨大壓力,以頑強的毅力,堅強生活,無私奉獻母愛。面對兩個生活無法自理的兒子,用一個普通母親寬闊的胸懷、無私的母愛哺育他們;在照顧兒子的空當,她還兼做手工活十字繡,擺在姐妹的店里寄賣,為家里添些收入,她的十字繡講究手法、繡工精細,深受顧客的喜愛。2013年,黃寶蘭被省文明辦評為“孝老愛親”身邊好人,2014年獲得泉州市首屆家庭美德好母親榮譽稱號。

天氣轉寒的歲末初冬,感動泉州的故事仍在發生。12月9日晚,永春縣玉斗鎮新珩村3歲半女孩許寶寶(化名)因意外腦死亡,父母捐獻出女兒器官。12月15日凌晨,39歲的南安人陳文柬因車禍醫治無效離世,家人捐獻出陳文柬器官……從2011年至今,泉州共完成器官捐獻21例,其中泉州籍4人。今年以來泉州已有15名器官捐獻者,遠超過往屆捐獻人數總和,其中,年齡最大的是在南安捐獻的、45歲的貴州人李光華,年齡最小的是永春3歲半女孩許寶寶(化名)。

在這座城市,文明的正能量已嵌入尋常百姓,志愿者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并構筑起文明道德的精神圖譜。從市委文明辦提供的數據來看,近幾年來,僅在泉州的公益組織及帶有公益性質的社會團體,就超過3000個,志愿者多達近20萬人。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鯉城就有許多熱心公益事業的社會人士常年自發、有組織地向社區居民提供敬老、助殘、助學、環保、文藝等服務。2008年中央文明委出臺《關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意見》后成立鯉城區志愿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由文明辦牽頭協調各部門配合、統籌推進的志愿服務工作模式。2010年開始建立街道志愿者管理中心和社區志愿者服務站,2011年實現志愿服務工作站點全覆蓋,年底區志愿者協會成立,標志著鯉城區志愿服務進入規范化機制化的軌道。

今年,豐澤繼續在全區創建10個志愿服務站示范點,并作為區委、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按照“五個一”標準,指導社區志愿服務站示范點扎實開展創建工作。目前,豐澤共有志愿服務站示范點40個,組織了“暑期樂園”、“馬路天使”、“福樂助殘”、“博愛家園”、“稚愛同心”等志愿服務項目。

晉江市公安局“厝邊警察”志愿服務隊已經開展“義務星期六”志愿服務58期,先后有1000多名民警走進育嬰院。石獅海泳協會組建的志愿者服務隊,成立多年來累計救助300多人……

生態環境有提升 文化休閑去處多

近年來,泉州以創城為契機,不斷加快市政設施完善,優化城市生態景觀。中心市區注重凸顯“綠之城”、“人之城”,縣域大城關、重點小城鎮注重提升人居環境,“美麗鄉村”建設注重體現生態特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點線面”聯合攻堅聲勢浩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遍布城鄉,生態鄉鎮、生態村落、環境友好型社區拔節生長,美麗的“鄉村水墨畫”以及舒適的“城鎮油畫”,勾勒出生態泉州的動人剪影。

車行沈海高速公路泉州段,猶如進入森林通道,兩側色彩變幻的樹種,令視野一派清新;500公里“慢線”系統串起清源山、紫帽山、大坪山、桃花山,將城市公園、景點和山體、水體等城市美景融為一體;近在咫尺的城市綠地、濱海通道,讓市民盡享“綠色呼吸”。每年泉州的空氣優良率保持360天以上,不僅空氣質量一直名列全省前茅,還引來央視名嘴白巖松等不少名人點贊。

創建文明城市20載,生活于此間的人們,感受到的除了日漸優良的環境衛生外,還有更為完善的城市生活配套設施建設。“過去人們只能到工人文化宮去休閑娛樂,而今,無論是健身,還是休閑娛樂,都十分方便。”市民蔡先生每天堅持鍛煉一個半小時,沿著街走,到東湖公園、釋雅山公園、西湖公園或者老街巷里轉轉,“無論去哪兒,都很方便,公園里還有噴泉可欣賞。”

今年,在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期間,位于泉州臺商投資區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正式開園,更是為市民添了文化休閑好去處。這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海絲”主題藝術公園,其規格之高、手筆之大載入泉州史冊:群賢匯聚,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領銜設計策劃,中央美院團隊及王明賢、謝曉英、朱锫、王欣、陳文令、吳達新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和藝術家傾情參與;文化交融,遺世獨立的“海之夢”,紅磚入石的“紅房子”、綠茵蔥蔥的“綠房子”、見證多國友誼的綠植花朵,雄渾壯闊的亞洲符號文化群雕和泉州歷史群雕,以及一系列精彩亮相的名家作品展……這座公園以公共藝術形式,演繹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暖心關愛農民工 全民共建幸福城

關愛農民工,是文明城市的要求之一。

“以往春節前回家,要到福州轉乘火車,最快也要折騰50個小時。搭上這趟機票優惠的包機,只要2個多小時就可以到家嘍!”2006年1月22日,急著回家探望身患白血病的哥哥的成都龍泉驛區農民工林忠方,拿著工會送來的優惠票來到泉州晉江機場。國內首趟外來工返鄉包機MU2625航班從這里起飛,10時42分,經過1850公里的飛行,機上130名外來工順利抵達成都雙流機場。

今年2月11日,載滿外來務工人員的D2232次列車、D6522次列車從泉州火車站開往重慶。于當天開行的這兩趟農民工專列,是由泉州火車站與泉州市總工會聯手開展的“包趟列車送務工人員回家過年”活動專列。

據悉,泉州地區每年有200多萬的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是福建省吸納外來工最多的地區。從2005年春節的全國第一趟外來工返鄉專列從泉州火車站開出,到2006年春節全國第一架外來工返鄉包機從晉江機場起飛,由泉州市總工會牽頭發起的“三包”活動至今已開展了11年,百萬農民工在“三包”活動中受益。

7月28日至8月27日,豐澤連續舉辦十年的“暑期樂園”活動如期舉行,設38個活動營(其中社區30個、企業8家),由170名大學生志愿者為1500多名農民工子女輔導作業,開展感恩教育和文明禮儀知識競賽,進行中小學生音樂、美術、舞蹈、體育等興趣培養,組織戶外寫生、參觀游覽、清潔家園等主題活動,實現了志愿服務與關心關愛轄區外來員工子女健康成長的有效對接。

泉州雇主也很有人情味。比如,泉州的喬丹體育花幾百萬蓋了一家幼兒園,供員工子女上學,學費補貼一半;公司還有愛心基金會,每年對員工老家的留守老人慰問幫扶。泉州洛江華川鞋服公司搭蓋了一個超級廚房,專供五六百名員工做家常飯,還免水電費……

文明是城市發展永恒的主題,創城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逗號,沒有句號,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來 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張金環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久久综合丝袜国产 |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 最新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高清区免费 | 中日韩AV综合在线 | 在线观看视频久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