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醫改 面臨哪些“瓶頸”?
——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系列報道之二
近期,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對我市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情況進行調研。調研中,不少醫院反映改革過程中存在醫療資源總量不足、高級職稱醫療人才流失、財政投入壓力大等改革難題。 □本報記者吳宗寶 陳林森
千人均床位數遠低于全省水平
今年9月份,市衛計委發布《關于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14年,我市醫療機構總床位數29789張,按服務人口來算,千人均床位數3.53張,遠遠低于全省4.33張的水平。在人才資源方面,我市千人均執業醫師1.67人,低于全省1.98人的水平。
“目前我們醫院共有500張床位,醫務人員卻只有500名,按照我們的實際需求,還缺口醫務人員200名”,正骨醫院院長徐福東告訴記者,工資待遇不高、工作壓力大是人員缺口的直接原因。山區縣醫院的醫療技術人才狀況也不容樂觀,以安溪縣醫院為例,該院新建大樓投入使用以后,床位編制增加到了1000張。安溪縣醫院院長王明峰介紹,“按照三級醫院要求,衛生技術人員與開發床位之比應不低于1.15∶1。目前,醫院實際需要衛技人員1150人,仍缺口398人。”
高級職稱醫療人才不足
醫療資源不足已成為很多醫院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近年來,一些高級醫務人才的外流時有發生。王明峰告訴記者,由于其他地區工作環境與薪資待遇較好,“部分本院高學歷的技術人員離職前往廈門的醫院工作,且這些人員均為醫院的骨干,實在可惜。”
“看病難,難在哪?實際上是老百姓找名醫難。”晉江市醫院院長陳峻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的分級診療體系還不夠完善,老百姓大病小病都想找專家看,極易造成看病難的問題。“晉江市醫院的硬件基礎設施還算可以,主要缺少的是醫療人才,特別是高級職稱醫療人才資源。”
高級職稱醫療人才流失,成了阻礙醫院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們的崗位專業實踐性比較強,剛招進來的高校畢業生都要從‘零'開始學起,而且人才培養的周期很長”,徐福東表示,“有時候,好不容易培養起來一個骨干醫療技術人才,就跑去醫療資源更好的地方。”
醫療財政資金需求大負擔重
根據《報告》,截至今年6月,全市公立醫院負債26億元,其中市級10.62億元、各縣15.38億元。我市醫療資源總量不足,衛生項目建設任務繁重,加上公立醫院又不能舉債建設,醫療財政資金的投入需求越來越大。
實行零差價改革價格平移后,部分以內科專業為主的公立醫院或專科醫院出現了補償不足,政策性缺口大。從我市目前醫改項目配套情況來看,資金壓力實在不小,特別是山區縣的財政負擔更重。
近年來,隨著醫改工作和衛生項目投入逐年增加,醫療財政資金存在缺口。安溪醫改相關負責人在今年9月份調研匯報中介紹,安溪目前已完成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門診綜合樓建設和縣級第三醫院一期工程建設,尚在建設的縣醫院綜合大樓、縣醫院廣場、縣第三醫院二期工程等項目均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如果資金缺口沒能得到有效解決,將影響縣屬醫院整體運行機制的深度改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