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安溪縣大力實施坡耕地茶園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有效助推茶山生態修復建設。今年計劃完成綜合治理面積2400公頃,截至目前治理面積已達到2251公頃,完成了94%。
在感德鎮大格村的一座茶山上,工人們正在忙活著,這個片區改造是該縣省級水土流失治理項目之一,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以坡改梯、梯壁種草以及機耕路水泥硬化,項目的實施,將改善茶園耕作管理的交通。“路面做完,我們還要做水池、沉沙池那些。預計整個工程12月底完成。”工人蘇福偉介紹說。
經過半年的施工,目前,該片區兩米和3米的機耕路已施工完成,1米的田間路現已完成3公里,60多個水池配套設施也正在施工中。
而在劍斗鎮東洋村一座茶山上,同樣是一番忙碌的景象。筆者看到,一條水泥路從山腳直通山頂,茶農們正在每隔2米種植桂花、紫荊花等名貴樹種;此外,每一個階梯的茶田還按照一定比例修造種上黃花菜的田埂。目前,排水溝與蓄水池正在加緊施工中。
與感德鎮大格村、劍斗鎮東洋村一樣,白瀨鄉嶺兜塊、虎邱鎮羅巖塊、湖上鄉過溪垵等治理點也正在加緊施工中。通過把水土流失治理與茶產業發展、縣域大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實施坡耕地茶園水土流失治理。目前,安溪縣坡耕地茶園水土流失治理已完成2251公頃。
安溪縣水土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縣在發展茶產業的同時,特別注重保護生態環境,通過茶園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茶園土壤、水源涵養能力等都得到了改善,茶園從過去“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園”變成現在“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園”,茶葉質量、產量明顯提升。
下一步,安溪縣還將結合茶園土地流轉,鼓勵引導一批茶企回歸建設生態茶園,最大限度地吸納社會資金投入茶園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以實現水土流失治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兼顧。 (章桂林)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