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泉港后龍鎮上西村三人出海掛海帶苗失聯四天,漁民撈到沉沒漁船。
閩南網1月2日訊 泉港后龍鎮上西村海邊,村民們正為播下新的海帶苗而忙碌著。27歲的張興彬,紅著眼眶守望,卻怎么也望不見人群中她最熟悉的身影。12月29日下午,她的母親美珠、二弟張義彬及二弟的好友肖小鴻,駕駛著漁船前往位于惠安輞川的海帶養殖區掛海帶苗,至今還未歸來。
搜救人員在事發海域打撈起沉沒漁船,但找不到人(網友供圖)
目前,村里的漁民自發地組織起來,出海參與搜救,泉州多個部門也在周邊海域開展搜救,但仍未尋到三人身影。僅有被打撈回的漁船,在岸邊搖曳。如果您有關于失聯漁民的相關信息,請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聯系我們,讓我們共同祈禱三人平安歸來。
張義彬
肖小鴻
未亮起的夜燈
三人出海失聯,家人痛哭
上西村的一處祖厝外,張興彬攥著一本家里的影集抽泣,一旁的姑姑,低著頭,抱著肩膀,幾乎泣不成聲。
去年4月本是海帶收成的季節,但因遭水虱啃食,上西村有十余戶村民所養殖的海帶幾乎絕收,張興彬一家便是其中一戶。貸款養殖的海帶幾近絕收,讓一家人一籌莫展,還款日期越來越近,父親的心情也越來越差。只是,她怎么也沒想到,去年7月,父親會結束自己的生命。自那天起,只要天一黑,家里的燈就會一直亮著,直到天亮。
29日晚,張家的燈卻一直沒有亮起。熟悉張家情況的親戚朋友開始擔心,撥打母子兩人的電話也打不通,聽說美珠、義彬母子出海掛海帶苗還沒回來,只好打電話讓在外務工的張興彬姐弟趕回家。
張興彬說,二弟今年24歲,原本在外打工,父親過世后,有養殖經驗的二弟就回家幫忙。小肖比二弟大1歲,和二弟感情很好,也知道他們家的情況,知道缺人手就主動過來幫忙。“我們不敢面對小肖的家人,我們欠他們……”說起二弟和小肖,興彬又忍不住哭起來。
等著你們回來
村民自發搜救,眾人守候
撥不通的電話、未亮起的燈,讓上西村的鄉親陷入了不安。30日凌晨,天還未亮,趁著早上風浪小一些,村民就自發組織開始搜救并報了警。泉州邊防支隊上西邊防派出所接警后,逐級上報了人員失蹤的情況,搜救隊伍漸漸壯大起來。當天,大家在惠安輞川的海帶田里撈到了沉沒的快艇,卻未尋回熟悉的身影。
“發現沉沒的船只時,船體只剩下一小截船頭露出海面。”參與搜救的興彬舅舅介紹道。昨天在上西村海邊,海都記者看見了這艘被打撈回來的船只,船身完整,但柴油發動機已經損壞。“從那天晚上開始,我們的心就一直懸著,”熱心的張阿姨是張家多年的老鄰居,擔心未歸的老街坊,她幾天幾夜地睡不好,“我們大家都在等著,等著他們回來!”
“2016年的唯一愿望,希望你平安回來,張義彬。”這是張義彬的同學小陳發在朋友圈里的真切話語。最近這幾天,她不斷在網絡上轉發關于張家母子的出海信息,希望更多周邊海域的漁民、村民給予幫助,共同尋找,“我們要樂觀,會有奇跡的。”小陳說。
搜救還在繼續
如果你有線索,聯系我們
上西邊防派出所張超英教導員介紹,接到這起警情,他們詳細了解情況后,逐級匯報了此次情況,并組織開展搜救。泉港區后龍鎮人民政府在獲悉該消息后,也第一時間組織行動,并將情況逐級匯報至省里。目前,泉州海事局、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的搜救船只一直在周邊海域進行搜救。同時,鎮里也有序組織村民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搜救。后龍鎮黨委副書記郭惠明說,他們相信,出海的三個人,還有生還的可能。
“海帶種植區水下情況較為復雜,水深大概有四五米,水底有很多繩子和海蠣殼等尖銳的物件,人員下水搜救難度很大,只能通過借助打撈器具,實施搜救。”興彬的舅舅說。
今天一大早,上西村的漁民們,還將組織6艘漁船繼續尋找。如果您有關于失聯漁民的相關信息,可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聯系我們,共同祈禱三人平安歸來。(海都記者 劉淑清 夏鵬程 文/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