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陽 攝)
日前,泉港區舉行第四屆“感動泉港·道德之光”人物評選表彰活動,對18位道德人物及提名獎獲得者進行表彰,弘揚道德正能量。這些人物的善行義舉感動著在場的每一位觀眾,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每一位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年逾七旬的涂嶺鎮石梅里自然村的趙子新,帶領鄉親開山辟路20多年,被親切地稱為“現代愚公”。原來,村里長期交通閉塞,村落幾乎與世隔絕,群眾出門、學生上學極為不便。1993年開始,他帶領村民開山炸石、填廁拆房、平坑搭橋,經歷三毀三修,歷時20多年,歷經艱險,終于修成一條通往外界的雙車道水泥路,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界山鎮獅東村的潘彩霞,是家中奶奶、公公、婆婆三位老人晚年生活的依靠和精神支柱,也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媳婦。她像親生孫女一般,不怕臟不怕累,長期給大小便失禁的奶奶擦洗身子,換洗被褥衣服,幫老人翻身體、按摩身體,講笑話讓老人開心;像親閨女一樣,每天給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端水喂飯、敷藥按摩、洗澡梳頭、翻身捶背修甲、倒屎倒尿,陪老人聊天疏解情緒,十幾年來從無怨言;精心照料因中風臥床不起的公公,每天為他端湯送飯,喂飯喂藥,使老人的病情逐漸穩定。她孝敬老人的行為贏得了鄰里群眾的交口稱贊。
山腰街道埭港村村民莊進山身殘志不殘。4年前,他開了一家“福利愛心超市”,幾年來,即使生活再拮據,他從不缺斤短兩,也不虛報價格,甚至經常還會多送一些給顧客。好人緣使他的“愛心超市”總是顧客盈門。生活漸漸穩定之后,他最念念不忘的事就是履行自己當初在外打工時對2名工友的承諾。多年來,他通過媒體等各種渠道搜尋失去聯系的工友,希望能帶著跟他一樣身患殘疾的工友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他用“盡本分、守信用”的人生信念照亮著自己人生的道路,也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道德力量也是軟實力。近年來,泉港區注重發揮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的引領作用,精心選樹典型,尊重好人、關愛好人,大力宣傳好人好事,弘揚好人文化,在全區積聚見賢思齊的“向善”力量。從2009年開始,泉港定期開展“感動泉港·道德之光”人物評選表彰活動,并積極參與中央、省、市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評選。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各級各類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67名,其中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1人、省級道德模范3名、市級道德模范10人、區級道德模范45人、“中國好人榜”好人4人、“福建好人榜”好人4人。
泉港充分利用宣傳平臺,讓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走進公眾視線。該區在媒體上開設專欄、專題,濃墨重彩地宣傳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跡,組織舉辦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先進事跡報告會,讓好人登臺亮相,走進基層、走進百姓。同時,結合道德講堂建設,邀請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加入道德講堂的宣講隊伍,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傳遞社會正能量。
同時,該區建立健全志愿服務長效機制,不斷擴大志愿服務有效覆蓋面,把學習身邊好人好事轉化為全區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目前,泉港共有各類志愿服務隊120余支、注冊志愿者近萬人。志愿者經常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成為弘揚“好人文化”的生力軍。
此外,為保證“好人有好報”,泉港不斷提高道德模范禮遇幫扶水平。該區制定定期走訪、慰問等制度,組織開展對各級各類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進行慰問,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同時,制定出臺《關于幫扶生活困難道德模范實施意見》,發動有關部門、各級文明單位和社會各界積極行動,采取資金幫扶、結對幫扶、志愿幫扶等多種形式幫扶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如幫助區級道德模范劉志玲解決工作問題,并為其患病母親籌集醫療費7萬元;籌集25萬元幫助市級道德模范沈良娘修新房,聯系企業幫扶解決其孫子上大學費用問題;幫助省級道德模范蔡玉華在村里購買了一套平房,籌集近6萬元資金安排其患病的孩子入院治療,并扶持其發展家庭養殖業,解決就業問題。
(莊國輝 張文璟 劉澤陽 潘必鵬)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