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昨日,市長康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6年要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引導電商平臺、專業市場、生產企業無縫對接。從去年年初,“互聯網+”行動計劃上升到國家戰略,再到省、市全面部署實施,發展互聯網經濟日益成為我市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特別是在推動“互聯網+產業”方面,市經信委積極引導、整合、打造產業集中區,全市涌現出一批初具規模、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互聯網+產業經濟園區。
作為2015泉州經濟年會的重頭戲之一,年度十佳互聯網+經濟產業園區評選自去年12月初啟動以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記者從主辦方獲悉,經主辦方對申報材料初步審核,并組織評審小組進行現場查核,有14個園區進入評選第三個環節,將參與角逐泉州十佳互聯網+經濟產業園區。
□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 邱和軍
園區建設風頭正勁
全球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最具活力的經濟形態和創新先導。建設發展互聯網產業園區可謂正是大好時機。
繼“互聯網+”行動計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后,福建省政府去年年初出臺加快互聯網經濟發展十條措施,明確提出每年統籌不少于5億元的省級互聯網經濟引導資金,到2018年,建成一批產業集中區,產業集群效應凸顯。
互聯網+產業,泉州率先行動。
市經信委主任黃國富介紹,作為互聯網產業的主管部門,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積極把發展互聯網經濟作為我市經濟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加快培育電子商務、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業態,在推動互聯網+產業方面,我市重點把“互聯網+”行動落實到促進產業轉型發展上,重點培育信息高速公路、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方面。
創新先行,擁抱“互聯網+”,收獲滿滿。泉州先后獲得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國家“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等稱號,為全面開啟“互聯網+”行動計劃奠定良好基礎。
順勢而為,市政府出臺了加快互聯網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圍繞“互聯網+”項目,規劃建設互聯網產業園、互聯網孵化器(含創業園、電商樓宇)等,力爭建成不少于2個的互聯網經濟集中區,13個互聯網孵化器,其中包含2個省級以上,各縣域分別建設1個市級以上的孵化器。
各方重視十佳評選
在“互聯網+”時代,泉州充分發揮區位、產業、平臺、政策等綜合優勢,著手實施“互聯網+”行動,以完善互聯網經濟發展平臺、鼓勵互聯網經濟創業創新、優化互聯網經濟發展環境、培育互聯網經濟新型業態為重點,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打造“泉州經濟升級版”。
一批互聯網+經濟產業集中區爭相涌現,顯現出一定的發展前景。
“評選十佳互聯網+經濟產業園區,正當其時,目的就是助力整合建立產業集中區,鼓勵互聯網經濟創業創新。”泉州經濟年會主辦方之一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評選活動自從去年12月初啟動以來,受到政府、協會、企業高度重視,并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其中,豐澤區以區政府的名義,向主辦方推薦領SHOW天地、泉州市網商虛擬產業園、華大電商園三個園區參評。中共豐澤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志福介紹,豐澤作為中心市區,得益于各種優勢資源,互聯網經濟發展起步較早,培育出多個具有影響力的園區平臺,此次參評推薦名單是經多個區直相關部門聯合考察,并經區政府研究產生。“我們推薦南安北部電商園和成輝國際(南安)電商中心參評。”南安市經信局經濟運行科科長羅健賢提交申報材料時介紹,得益于擁有雄厚的特色產業集群優勢,近年來南安的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迅速,涌現一批淘寶村,目前正積極培育電商產業平臺,尋求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面對互聯網經濟浪潮,山區零距離融入世界,可謂迎來千載難逢的機會。德化縣則力推德化電商產業園角逐“十佳”。該縣科技局副局長陳仁捷介紹,德化電商產業園以全國聞名的德化陶瓷產業為依托,近年來已經初具規模,眼下通過與阿里巴巴、順豐物流等行業巨頭“牽手”,整合外部資源,實現山區與世界無縫對接,完全有信心打造一個山區互聯網產業園區典型。海西(石獅)電商園董事長蔡文革積極關注評選進展情況,他認為由政府部門等多個權威部門組織評選,給予正在摸索的企業極大的引導、鼓勵作用,政企合力有助于整個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開啟本土園區“大摸底”
經各縣市區相關主管部門、協會、企業等多渠道申報,有近三十家園區單位積極參與評選,經過主辦方對申報材料初步審核,有近二十家園區進入現場查核階段。主辦方派出的現場查核小組由市經信委、泉州晚報社、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等單位組成,奔赴各縣(市、區),歷時半個月,深入園區一線,通過座談、現場查看形式,對申報對象進行“一對一”查核,開啟一次本土互聯網+經濟產業園區“大摸底”。
經過多個流程,經主辦方研究,現有泉州軟件園、泉州虛擬產業園、領SHOW天地、華大電商園、海西(石獅)電商園、石獅青創城、晉江陸地港、晉江鞋都電商園、晉江洪山文創園、南安北部電商園、成輝國際電商中心、安溪EC產業園、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園、德化瓷都電商創業園等14個產業集中區進入下一輪角逐,將在主辦方組織的終審會上確定2015年度泉州十佳互聯網+經濟產業園區,最終在泉州經濟年會峰會上授牌。
集聚發展,互聯網經濟迸發活力。當前我市互聯網+經濟產業集中區發展主要還是集中在電子商務、大數據和云計算服務、信息服務、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形成一定特色。其中海西(石獅)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安溪弘橋智谷電商園、中國鞋都電商創業園、石獅青創城、晉江洪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南安北部電商創業園、晉江陸地港二期、泉州市網商(虛擬)產業園以電子商務為發展主線,重點構建以B2B、B2C為核心的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平臺,產業園建設布局采用一園多區、線上線下結合(O2O)的立體型網格化布局模式。安溪EC產業園凸顯大數據和云計算服務,園區內的安溪惠普聚賢國際數字媒體產業基地則主打信息服務而一枝獨秀。也有在電子商務與互聯網金融相融合的成功典型,比如安溪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園的互聯網金融項目、泉州市網商(虛擬)產業園的品尚電子商務平臺項目。
園區風采
領SHOW天地
領SHOW天地是我省首個國家級廣告產業園區,已入駐300多家設計、廣告、電商等相關聯的企業、機構,6000多位創業者在此奮斗打拼。園區內100多家廣告文創企業組成的領SHOW天地廣告產業聯盟,已成功對接安踏、匹克等50多個知名品牌的廣告業務。園區專設客戶服務中心,為創客創業提供從工商注冊、稅務登記、消防審批到政策兌現、政務咨詢“一條龍、全方位”的服務體系。18萬平方米創客社區,為創客提供拎包入駐的精裝辦公硬件。園區運營商為創客及其企業提供每年200萬元扶持基金、5萬—40萬元三年期免息借款。
泉州軟件園
泉州軟件園是泉州市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核心園區。園區規劃占地1017.69畝,研發啟動區包括1幢綜合樓、9幢研發樓、1幢文化娛樂中心、2幢公寓樓,目前已全部建成交付使用。2014年1月26日正式開園,截至目前,園區共收到近400家企業入園咨詢或申請,24家企業正式進駐。國家一級物業管理資質的物業公司進駐園區開展前期介入工作,園區第一、第二餐廳、泉州銀行、新華都超市投入運營;布設免費WIFI;升級人才公寓;開通臨時公交站點;與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等“國字號”行業協會達成合作共識。
泉州虛擬產業園
泉州虛擬產業園項目由“虛擬產業園平臺”和“網批市場平臺”構成。泉州市網商虛擬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后,快速搭建網商(虛擬)產業園集群注冊商務平臺,為網商提供商務秘書、運營、金融、人才、物流、信用、技術等各種配套服務,吸引各地網商入駐平臺。截至2015年12月8日,在產業園申請注冊的企業已經達到1417家,成功領取營業執照并開始正常業務經營的有1267家。主要分為以下9類:鞋服、電子、汽配、飾品、家居、食品、日用品、玩具和其他,涵蓋了泉州的主要行業、產業。
華大電子商務產業園
華大電子商務產業園創建于2015年6月,計劃在18個月內改造投用8萬平方米。認定為2015年度泉州市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15年泉州市眾創空間(華大電商園伊文眾創空間)。現已投入使用的電商辦公區,自2015年7月—10月,聚集了超過40家電商企業,600余電商人才,包括從事跨境電商軟件設計的果園網絡科技公司、移動互聯網醫療傳感器智能硬件研發制造的悍客智能科技、中國縣域電商聯盟福建總部中心的閩域電商、互聯網+實體企業的鴻杰包袋等電商相關企業。
石獅市青創城電子商務園區
石獅市青創城電子商務園區:貿盛科技公司累計投入超過3億元資金,創立了以網商“新絲路”和“青年電商精英創業”為主題的青創城國際網批中心,一期總建筑面積為4萬平方米,目前進駐的企業有300多家,布局2樓為品牌館,3—6樓規劃為網批中心及網批中心檔口,每層有63家商鋪,現已全部正式辦公經營。青創城分別與阿里、京東、蘇寧易購、蘑菇街、賣客瘋等各大電商平臺及第三方資源整合平臺進行深入合作,達成了石獅“蘇寧館”等戰略合作。
海西(石獅)電子商務園區
海西(石獅)電子商務園區于2013年4月正式啟動,目前,園區一、二期已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積共18.5萬平方米,在建三期1.2萬平方米作為網貨交易中心將于2016年投入使用。園區產業結構多以紡織服裝行業電子商務為主,已入駐電商企業(含電商相關配套企業)共380多家,包括平臺服務、網商、物流配送、代運營、廣告設計、面輔料供應、服裝研發、策劃攝影、互聯網軟件開發與應用、服飾網貨采購供應、人才培訓、創業孵化、投融資服務等。入駐率超過80%。2015年入駐企業總銷售額超過60多億元,現已帶動就業人員5000多人。
晉江陸地港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
晉江陸地港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由“線上平臺+線下園區”兩部分組成。線上平臺包括跨境電商通關服務平臺,以及正在搭建中的進口跨境電商直購平臺——“陸港購”。線下園區包含跨境電商創業孵化基地、晉江陸地港眾創空間、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多溫層凍庫和國際商品展示交易平臺等項目。其中晉江陸地港眾創空間獲選為首批省級眾創空間,目前已有20余家跨境電商創業團隊及企業入駐。跨境電商電子商務產業園線上線下兩者的打造將共同形成泉州富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生態圈。
中國鞋都電商創業園園區
中國鞋都電商創業園園區占地面積150畝,已建成A棟電商綜合大樓,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設有人才資源庫,整合大學生創業基地、培訓基地、科技商學院、設計攝影基地、電商平臺運營中心、校企戰略合作等多項配套項目資源。B棟大樓配套建設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將于2016年投入使用。經過兩年的穩步發展,園區引導中小鞋服企業從事電商產業發展1000多家,網商團隊100多家,整合梅嶺、蘇厝、涵口三大網商聚集地吸引3000多家小微網商聚集園區周邊創業,帶動5000多名從業人員就業,目前已聚集企業、網商400多家。
晉江市洪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園區重點聚焦“工業設計”、“文化創意”、“互聯網+”和“眾創空間”等4大主導產業,園區用地面積305畝,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累計完成項目投資8.6億元。園區啟動以來,累計引進包括臺灣機構在內的文創設計、電子商務類企業共計80家,入駐各類設計人才700余人。核心啟動區晉江國際工業設計園,現已建成3D打印公共服務中心,互聯網虛擬設計公共服務平臺,2013年運營以來每年組織開展多場設計與制造對接專場會,業務總收入超億元,業績增速同比超50%,專利申報200多件,承辦了高級工業設計師研修班等數十場活動。
南安北部電商創業園
南安北部電商創業園結合微樂平臺,深入向陽鄉與多家合作社達成合作,實現了讓農場直達餐桌的解決方案;將南安特色小吃打造成原產地特產面向全國銷售;打造同城實體商家020電商平臺;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南安北部電商創業園村淘項目與南安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招募村級站致富帶頭人,計劃3年時間建立100個村級服務站,至2020年村淘服務網點覆蓋南安80%的鄉村,共建南安北部電商創業園樂商云集項目,打造鞋服全程供應鏈。目前,網店數量已近100家,帶動和解決就業500余人。
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
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系商務部電子商務中心在華東地區布局的信息技術和服務外包產業基地,目前一期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入駐企業目前主要來自電子政務、集群渲染、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服務外包等領域。其中泉州市“金保”工程,已完成應用平臺開發。安溪聚賢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渲染中心目前亞洲規模最大,處于全球領先水平。中國電信福建分公司與產業園合作IDC業務,雙方利用各自的資源合作建設和運營數據中心。江蘇廣和慧云科技公司已承接的數據中心覆蓋全國,規模達28000機架。
成輝國際(南安)電商中心
成輝國際(南安)電商中心1期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由7棟建筑組成,單體9層,位于成輝國際貿展城的A區。成輝國際是由五金機電、機械汽配、家居建材、汽車后市場、小商品、電子商務六大業態組成。依托成輝國際強大的線下資源平臺,引進南安電子商務協會入駐,引入國內知名電商學院(上海老A商學院),引進物流快遞企業(圓通快遞和EMS等),設立智能倉儲中心(3萬平方米),力求降低商家創客物流成本。聯合省市商協會,建立海西商貿品牌大數據庫,面向創客提供數十萬種名優產品。
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園
一期20萬平方米已投入運營,打造電商的全產業鏈,至今已形成人才培訓、文創設計、電商運營、倉儲物流、產品分銷、金融扶持等電商生態系統,吸引了恒安等240多家知名企業入駐,并孵化出“因澤美”、“唯茶”、“紐魯奇”等大學生創業的電商品牌。目前日均發貨量5萬多單,日銷售額410多萬元,今年“雙11”創下150萬單的佳績。去年榮獲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目前已開展創業培訓74期、研修班9期;創辦43次創業大咖論等活動,已有商雄、英吉伯特等5家孵化企業獲得融資服務、在孵項目35個,新增就業近千人。
德化電子商務產業園
德化電子商務產業園采用“租賃廠房改造、政府主導建設、專業團隊運營、企業免費入駐”的運作模式,全國首家阿里巴巴中供合伙人(LBS)德化站、全市首個農村淘寶縣級服務中心、瓷智匯眾創空間、EMS倉儲物流中心先后在園區落地,是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入駐互聯網企業49家,以“互聯網+陶瓷”企業為主,以配套服務企業為輔;經過2年多來的運營,在園區示范帶動下,目前已吸引150多家互聯網企業、20多家第三方服務機構、30多家供應商自發向園區周邊聚集,形成7萬多平方米的“互聯網+陶瓷”綜合聚集區。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