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泉州的天氣雖然讓人“凍未條”,但是過年的氣氛還是越來越濃。日前“冬棗君”走訪市場發現,今年泉州各大酒店年夜飯的預訂情況實在是太火爆了,甚至有的酒店還出現“一桌難求”的情況。這些年來,酒樓的年夜飯都是“香餑餑”,但也有一部分小伙伴,特別是中老年們,更傾向于自己動手在家中準備一桌年夜飯,也別有一番風味。下面來看看幾位市民朋友講述他們經歷的年夜飯故事。□泉州網-東南早報記者 李波玲
故事1
講述者:林先生
為照顧新兒媳情緒 兩家人相約去酒店
已過花甲之年的市民林先生,笑稱自己已經吃過大半個世紀的年夜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母親帶著我們弄年夜飯。”林先生回憶,幾十年前家中還沒有冰箱,為了過年總會買來很多東西,總是吃不完,“到大年初三或大年初四,食物就要開始變味了,真讓人心疼啊。”
到后來,生活條件改善了,林先生一家卻仍還是堅持節儉,也懷念小時候家人團圓的感覺,更加喜歡在家中吃年夜飯。直到前兩年,林先生家中辦喜事,照顧到新進門的兒媳婦可能會想娘家人,為不讓兒子兒媳在哪邊吃年夜飯犯難。林先生夫婦商量后,把親家幾口人也邀請來過年,提早選一處酒店,兩家人合吃年夜飯。但林先生還是忍不住感嘆,“只要家人團圓吃什么不重要。”
故事2
講述者:陶小姐
兄弟姐妹輪流做東 連著幾天都是年夜飯
說到年夜飯,剛過完26歲生日沒多久的陶小姐可就有話聊了。陶小姐的祖父母生了7個兒女,每逢春節,幾十口人相聚一堂可真是熱鬧極了。也忘了是從哪一年開始的規矩,從除夕當晚開始,按排名大小兄弟姐妹們一人一天,每人輪流做東負責當天的年夜飯。
“今天是姑媽家,明天是伯父家,后天我們家……人太多了,就差沒把自家的桌椅板凳一齊帶上了。”陶小姐開玩笑道,因為是在農村地區,大伙兒習慣自己煮飯。如此一來,從除夕開始至正月初六,每天都可以吃到豐盛的年夜飯,連街坊鄰居都羨慕。
故事3
講述者:黃女士
母女倆“備戰”年夜飯 簡簡單單卻十分溫馨
“今年還是好好給女兒準備一頓年夜飯。”單親媽媽黃女士談起這個話題,樂觀地笑著,這幾年來,每當春節腳步越近,她就越忐忑,生怕做得不好,讓女兒失落。
好在,懂事乖巧的女兒卻能夠幫著媽媽,母女倆吃著簡單的幾個小菜,看著春晚精彩的表演,倒也不乏溫馨。剛上中學沒多久的女兒平時寄宿在學校,節假日或由于功課或為了不吵到媽媽工作,與媽媽較少相聚。所以,這一年的年夜飯,黃女士已經準備要好好花點心思了。
故事4
講述者:何先生
保溫的年夜飯 深厚的母子情
從事旅游行業工作的何先生,經常碰到除夕當天還在忙碌工作,不能早早回家陪伴家人。“有些崗位離不開人,需要人堅守,家人也會理解。”何先生有些哽咽,今年過完年,家中雙親便是古稀之年。
以往,勤勞的母親會提前張羅好一桌年夜飯;現在,太太和兒子也加入了忙碌的廚房大隊伍中。哪怕兒子不能趕回來吃團圓飯、看春晚,母親都會貼心地保溫好一份飯菜,等兒子回來時能吃得上。這一些情景歷歷在目,年近不惑的何先生說,自己以后會盡量爭取多陪伴家人吃上年夜飯。
故事5
講述者:陳先生
“工作狂”全年無休 兒子每年催促回家
“要說年夜飯,我兒子那一句‘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在泉州市區經營餐飲生意的“工作狂”陳先生全年無休,即便是在除夕,也僅僅是將打烊時間提前到當晚的7點半,利用半小時的時間火速打掃,爭取8點之前趕回家陪家人看春晚。
每年除夕,兒子都會多次打電話催促陳先生回家,陳先生也慢慢改了自己的“毛病”,遵守跟兒子的諾言。不過,今年陳先生的除夕已經安排了事情,又要“食言”了,“只要家人平安快樂,哪一天不是團圓飯呢?”
看了這么多小伙伴們講述自己跟年夜飯的故事,你是否內心也有些許觸動?不妨掃描二維碼關注咱們早報官微,跟“冬棗君”仔細嘮嘮嗑,把你的精彩故事跟大伙兒分享分享。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