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晚,央視猴年春晚進行除夕直播前的最后一次彩排。昨日本報已帶讀者探營春晚泉州分會場的百人萌娃少年團,今日記者帶大家走近那些老當益壯的演員們,他們或是熱情奔放的老伯,或是婀娜多姿的阿婆,寒風中、雨天里,盡顯泉州人的風采。
□本報記者 黃雅珊 謝宜萱 張九強 文/圖
800人外場表演 展現閩南民俗
春晚泉州分會場外場的19支民俗表演隊伍幾乎在一個月內湊齊。這800人組成的團隊將在府文廟廣場載歌載舞,為觀眾送上最閩南特色的民俗表演。
這些節目是浮橋街道金浦社區帶來的《驢子探親》、浮橋街道黃石社區的《車鼓舞》、浮橋街道東邊社區的《踢球舞》、浮橋街道坂頭社區的《搖錢樹》、浮橋街道延陵社區和開元街道東升社區的《大鼓涼傘》、浮橋街道新步社區的《甩球舞》、江南街道霞洲社區的《青獅陣》、浮橋街道岐山社區的《跳鼓舞》、江南街道王宮社區的《拍胸舞》、江南街道亭店社區的《火鼎公婆》、浮橋街道田中社區和仙景社區的《彩婆隊》、豐澤區第二中心小學龍鳳閣小演員團隊和南安洪瀨鎮溪霞村的《龍鳳閣》、晉江羅山街道蘇內社區的《舞龍隊》、晉江羅山街道蘇內社區的《高蹺大火鼎》、泉州工商旅游學校的《蟲尋蜅村》、泉港北管傳承保護中心的《北管》。表演者中,除了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漂亮動人的美嬌娘、活潑可愛的小朋友,還有一些寶刀未老的阿公阿婆們,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已過八旬。
阿伯雨中拍胸 上春晚“特光榮”
“我們經常練,天這么冷,沒有一人著涼。”68歲的李水星是《拍胸舞》中年紀最大的。對于上春晚,他很當回事,“我們要把最原始的拍胸舞呈現給億萬觀眾。”他說,小時候,農歷十五月光皎潔的晚上,大人們經常在庭院里跳拍胸舞,他特別感興趣,就在一旁學。后來,人們覺得光著膀子跳舞不雅,拍胸舞就沉寂了一段時間。不過,隨著時代發展,拍胸舞反倒重新煥發了生命力,愛好拍胸舞的他也感覺有了新的生命力。前幾次彩排,雖然又是刮風又是下雨的,但他覺得特別光榮,“如果春晚鏡頭中能出現我,那就太幸運了。”
《龍鳳閣》表演隊的60多個演員中,年紀最大的是74歲的黃衍坤。“一開始知道要上春晚,我們南安洪瀨溪霞村的所有人都很興奮,鉚足了勁要呈現最棒的表演。” 整整五天,他和二十多名隊員每天聚在一起,研究如何把龍鳳閣道具進行搭配和改進。“我們每天討論,進行制作和完善,最終才有了現在這個精致的龍鳳閣。”他說,彩排過程中隊伍遇到了許多困難,光是拆裝龍鳳閣,每次就需要五六個小時,而且還要頂著寒風花費一小時奔波在洪瀨和泉州市區之間,“每次彩排時,我都會被那動人美麗的場面所感動,一想到泉州的文化和民俗要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我就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八旬老太撐傘 一練一個小時
開元街道東升社區的《大鼓涼傘》表演隊由40多位阿婆組成,平均年齡超過60歲,最年長的有80歲。這位八旬阿婆叫謝秀美,住在紅梅新村,在隊伍中負責撐傘,身姿、體力毫不遜色。為了準備節目,她和隊友們每天都進行練習,一練就是一個多小時。“大家年紀都很大了,這樣高強度的練習時常讓人吃不消,有的膝蓋酸痛,有的腳底生疼。”她說,自己雖然身子骨硬朗,但撐傘需要臂力,撐久了難免酸痛,“不過,能在春晚上表演,這些困難都不算什么。”
浮橋街道田中社區和仙景社區的《彩婆隊》,演員平均年齡同樣超過60歲,吳瑞芽是最年長的,今年71歲。“家人得知我可以上春晚,都非常興奮。我兒子在外地,往年都會回家一起過除夕,今年我和他說好了,在電視上見!”她開心得合不攏嘴。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