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全國報名的數百名大學生中篩選出的支農隊伍分別奔赴我省七鄉村(武夷山市五夫古鎮、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大田縣濟陽鄉濟陽村、大田縣桃源鎮東板村、長泰縣陳巷鎮山重村、永春縣岵山古鎮、廈門大嶝島),開展“愛故鄉,發現新故鄉”支農主題調研。
迄今為止,這一主題調研已經舉辦了三屆。第一屆愛故鄉主題調研,專注探尋古村落之美,在古厝和山間流連忘返;第二屆愛故鄉主題調研,主要探討鄉村經濟自身可持續的動力何在。而今年的發現新故鄉調研活動,由滋農游學和福建愛故鄉促進會共同舉辦。趁著互聯網+的浪潮,大學生支農團隊除了發現新的故鄉之美,目標在于為活化鄉村做些努力。
挖掘鄉村文化資源
此次入選的鄉村某種程度都有著福建地區悠久的農耕文明的積淀。
近30年來,經濟衰落、社區空殼化、文化自信心虛弱、傳統和鄉土日益景觀化……種種問題一直困擾著這些鄉村。鄉村的困頓、焦慮和躁動,大學生為主的年輕人對于鄉村的陌生和向往,形成了一對矛盾。
滋農游學的張琪表示:“調研正是一次接近鄉村的機會,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為古村找到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大學生以支農調研為先導進入鄉村,挖掘村莊歷史文化資源,整理村莊檔案,對外發布鄉村信息,以助力鄉村新生。”
大學生下鄉期間,主要是進行田野調查,查閱村志,走訪村中鄉賢,調研古建筑狀況,尋找古村中的傳統手藝人或者特色小吃,與村中老人交流,了解當地的農業體驗項目……一張張鄉村人文地圖在大學生的心中、筆下逐漸清晰。
探索滋農游學本意
進入鄉村的場域中,隨著調研的深入,這些青年們對鄉村的了解也變得更加具體。兒童的教育、文化的傳承、古建筑的保護……他們真實感受到鄉村所面臨的困境。驚喜、無奈、痛心、迷茫、堅定,各種情緒和思考沖擊著他們的內心。
“這是一份尋找生命歷程的體驗,尋找你在鄉間的使命。遠離鄉土的游子們,你們何時回到故土?誠摯地感謝陽光雨露、四時的風調雨順,感謝農民的勞作。”隊員謝曉燕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回鄉建設這條路或許還很難,但是看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已經在這條路上勇往直前,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信心自己在鄉建的路上走得更遠,我越來越看到自己的理想原來一直在濃濃的鄉土氣息里…… ”隊員李三功這樣說道。
此次調研不僅只是觸摸鄉村,更重要的是后續的動作。這也正是滋農游學的本意。“我們希望在前期鄉村調研的基礎上開展游學活動,保護性地開發農村應有的商業價值。不是傳統旅游所追求的游客需求導向,更多站在村民和農村的視角進行內容導向,結合農村當地特有的資源稟賦設計游學課程。”張琪表示。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