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拔燈點亮南安英都 25歲“燈首”13年不缺席
昨晚6點左右 南安英都
文化符號:500年歷史拔拔燈,國家非遺,全國九大燈會之一。
26陣紅燈龍、上萬個拔燈人、舞龍舞獅民俗表演隊,熱鬧地穿梭于英都鎮5公里長的街巷。
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英都鎮的村民就會以這種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祈求生活幸福安康。用英都鎮77歲的村民廖榕光的話說,今夜的英都,是一場“鄉村嘉年華”。
夜色還未降臨,英都鎮的村民早已聚集在昭惠廟前。晚上6點左右,在煙花爆竹“迎燈”下,一陣陣用紅燈籠串聯在麻繩上的“燈龍”,隨著人流涌動,緩緩向前挪動,仿佛一條條潺潺的溪流。而樂得合不攏嘴的拔燈人兒如同一個個纖夫,推著手中的燈陣穿行在人山人海中。
除夕可能有村民無法趕回家,但會在這一天趕回家中,參與游燈盛會。
在英都的拔拔燈活動中,當“燈首”是一種榮耀。每年的“燈首”人選,只有去年正月初十至今年正月初九時間內結婚或添男丁的家庭才有資格當選。有資格并不一定能當選,在傳統的習俗里,他們還要以“擲筶杯”的方式從資格人群中抽取。25歲的洪樟平,這一年新婚,之后又通過“擲筶杯”有幸當選。
在洪樟平的記憶里,7歲時,拔拔燈就開始出現在他的生活里,由于年紀小,亮亮敞敞的游燈可望而不可即;等到12歲時,他終于可以參加拔燈,至今始終無法忘懷初次參與拔燈,英都上空璀璨如白天的場景。
洪樟平說,小時候的燈籠都是用蠟燭照明的,家家戶戶都會拿出兩三個紅燈籠,掛在街頭的麻繩上,蠟燭燈光雖微微暗暗,但卻能讓整個街頭巷尾燈火通明。而12歲以后,除了有一年需參加高考美術聯考無法回家參加拔燈外,他每年都不曾缺席。
今年是洪樟平參加拔燈的第13個年頭,成為燈首值得驕傲,但令洪樟平心滿意足的是,昨天,他與闊別一年的兄弟姐妹見面了。
這是洪樟平第一次當燈首,他開玩笑:“如果還想當燈首,估計就要抓緊再添個丁嘍!”
憨豬八戒
能找樂子
“我率直風趣,其實,我們的幾路記者走街串巷,也在傳統民俗里發現了樂活”
南安:供品這樣“任性”,你過目難忘嗎?
接著說豐州傅氏元宵宴桌擺設的事兒。時間和燈會時間同步,家中有好事的人家,早早就預定下擺宴的日子。別說今年要搶到宴桌的名額了,據說明年元宵擺宴桌的人家都已經定下了呢。
龍蝦、鮑魚、豬肚、鴿子……還有各種配飾的果蔬擺滿了整個臨時廚房。村里邀請來的有經驗的大廚,接下來就到了裝盤裝飾這道最關鍵的步驟了。
奇妙的構思有許多,比如許多青蛙爭先恐后地往上攀爬,最頂上一只舉著紅包作為旗子。這道供品靈感來源于童謠《天黑黑》中的“水雞扛橋目吐吐,田嬰舉旗叫辛苦”。將很大的魷魚立起,里面塞入龍眼葉,就很像花瓶了,再裝上鮮花,菜就有了生氣。
連續忙碌八九個小時擺盤后,第二天早晨六七點又得早到,做上桌前最后的修整。別擔心這滿滿的筵桌會被浪費,當地人時常合起來操辦一桌,慶典結束后再分而食之,一起分享這些既美味又好看的菜品。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