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泉州17個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之一,《泉州市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近日出爐。根據路線圖,我市將瞄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需求,建立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形成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到2020年,我市新材料產業形成規模效應,產值突破50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0%以上。
□本報記者 郭雅瑩
優先發展五個領域
泉州新材料產業將以高新化、環保化、資源化為發展方向,以推廣新材料在其他產業中的應用為抓手,確定了“先進高分子材料”、“先進紡織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光電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等五個領域為優先發展領域。同時,將“新能源材料”、“石墨烯材料”、“生物基材料”、“增材(3D)制造材料”等四個領域作為產業重點培育領域。
打造五大產業集群
立足泉州現有材料工業基礎,路線圖提出,將根據新材料行業的特征和各地區經濟發展實際,在全市范圍內培育壯大包括泉港惠安“先進高分子材料”、晉江石獅“先進紡織材料”、德化“高性能陶瓷材料”、安溪南安“光電信息材料”以及南安惠安“新型建筑材料”在內的五大產業集群。路線圖同時提出,到2020年建成2個國家級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培育10家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年產值達1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
實施七個示范工程
路線圖明確,“十三五”期間,我市將集中力量組織實施七個產業示范工程,重點解決優先發展領域的共性關鍵材料品種。七個產業示范工程包括功能高分子材料產業化示范工程、樹脂基復合材料產業化示范工程、環境友好型聚氨酯材料產業化示范工程、生物質材料產業化示范工程、聚合物資源回收高值化利用產業化示范工程、智能制造產業化示范工程、互聯網生產模式示范工程。
在產業示范的基礎上,我市將通過實施新材料創新能力建設專項工程等10項新材料科技重大專項,加大對新材料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持力度,加大對重點培育領域的技術投入,進一步提升優先發展領域的技術創新水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