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的圓滿收官,為泉州開發區更高起點上的新跨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過去五年,開發區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迎難而上,多點發力,多處突破,亮點紛呈,特色凸顯,富有成效,交上了一份新的成績單,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有亮點、有特色、有成效。近年來,在省市工作檢查中,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開發區“園區轉型提升多點突破、‘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快步先行、非公黨建創出特色”,“存量提升有成效,科技創新有力度,新型業態有發展”。
“十三五”時期,是開發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園區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科學謀劃今年及“十三五”的發展,開發區堅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市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和部署,把握加快發展的機遇和條件,把握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目標。
新的一年,開發區將主動融入“五個泉州”建設大局,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園區創新發展”工作主線,突出“轉型升級、存量提質、金融改革、社會民生、新區開發、黨建提升”等六方面重點工作,把握發展機遇,深化改革創新,堅持穩中求進,努力實現“十三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基本實現
2015年,開發區完成GDP122.6億元,比增7.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圓滿完成市下達的任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全市首位,實際利用外資在全市率先完成。2015年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標志著“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的基本實現,也為“十三五”開好局奠定良好的基礎。
回顧“十二五”,開發區發展質量持續提升。每平方公里工業產值45億元、稅收1.5億元,居全省開發區前列。新增上市企業4家、新三板掛牌3家。新增年產值超億企業15家,稅收超千萬企業10家,稅收超億企業3家。榮獲國家火炬計劃電子信息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國家級榮譽。
存量資源有效盤活。妥善解決“回撥地”歷史遺留問題,新提供用地680畝。以收儲、置換、租賃等形式盤活土地800畝、廠房50萬平方米,嫁接新企業新項目30個,年新增稅收3000萬元。20多家企業依法擴建擴容,年新增稅收4500萬元。
產業平臺載體成功拓展。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主導下,采取飛地模式與南安市合作開發15平方公里的官橋園區。已完成投資12.65億元,入駐企業45家,投產24家,儲備優質項目100多個,逐漸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數控一代”技術快步先行,由點及面加快推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62.8%。擁有“國字號”科技品牌51項,科技小巨人企業22家。新型業態集聚發展,網商產業園入駐企業283家,居全市首位。培育商業模式創新企業30家。液體色母、無屏電視等國內外首創首產產品10多項。
金融改革工作先行示范。搶抓“金改區”機遇,搭建三個平臺、構建服務載體,集聚要素資源,打造區域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成為全市實施“金改”的展示窗口和前沿陣地。掛牌企業達410家,股權投融資平臺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宜居宜業環境不斷提檔。以“三橫三縱三點”為重點,實施美麗園區建設工程,城市管理和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實施實驗學校擴容,新建實驗幼兒園。深入開展職工醫療互助,建立完善醫保和新農保服務機制,公交網絡不斷完善提升。
園區黨建工作不斷提升。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統籌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園區非公黨建品牌推陳出新,宏遠集團黨委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九牧王集團黨委被評為全國“雙強百佳”黨組織,園區非公黨建經驗做法在中組部《組工通訊》上登載。
此外,民營企業人才集聚區建設步伐加快。約克公司曾福泉獲選泉州首位國家千人計劃創業人才,特步員工李國鋒獲選黨的十八大代表,九牧王員工陳隨麗獲選全國勞模。一批企業經營管理者入選省“百人計劃”人才、“海西創業英才”、 “海納百川”高端人才。
力爭“十三五”基本建成轉型升級示范區
立足“十二五”,開發區科學謀劃“十三五”藍圖,提出了“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2016年工作安排。
根據主要目標任務安排,開發區“十三位”時期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基本建成轉型升級示范區,創建騰籠換鳥示范區、人才集聚示范區、智慧園區示范區、金融改革示范區、高效服務示范區。主要經濟指標為: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65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達到100億元;出口總額五年累計達25億美元。官橋園區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
在產業發展目標上,重點發展“4+1”產業,即“互聯網+”、醫藥食品、新能源汽車、生產性服務業等4個新興產業和1個高端紡織鞋服產業,力爭打造一個超500億元、兩個超100億元、兩個超50億元的產業。在社會事業發展目標上,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文化、教育、醫療、社保等配套體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全區學前三年教育入園率達到99.8%,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企業職工社會保險參保率、安全生產主要指標居全市前列,社會治安環境全市最優。
七大方面工作推動開好局、起好步
為推動今年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任務實現,開發區將著力做好七方面工作,推動“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一要擴大有效投資,實施項目帶動,確保大盤穩中有進。打好項目招商組合拳,強化項目建設的支撐帶動,推進產業鏈招商、專項招商、專題招商。落實項目建設支撐點,確保201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
二要開展產業整理,突出創新驅動,全面推進轉型升級。推動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推動紡織鞋服、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醫藥食品等4大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推動現代服務業規?;?,眾創空間特色化,推動外向型經濟國際化。
三要深化存量提升,實施深度開發,融入環灣向灣發展。推進土地資源二次開發利用,創新工業用地新方式。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加快未開發用地的規劃和開發建設,推進清濛園區與周邊鄉鎮有機銜接、融合發展。
四要強化平臺建設,推進金融創新,構建直接融資市場。強化泉州股權融資服務中心等3個金改平臺服務功能,打造多功能綜合型股權投融資服務載體,進一步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力爭幫助企業實現融資10億元以上,掛牌企業總數超過500家。引導企業上市規范化,修訂企業改制上市扶持政策。做好金融風險和債務風險防范和化解,確保區域金融穩定。
五要堅持綠色發展,強化民生保障,建設和諧美麗園區。持續提升園區環境,開展“美麗園區”建設行動計劃。持續提升教育發展和民生保障,增強企業群眾“獲得感”。持續提升社會治理,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建設平安開發區。
六要堅持迎難奮進,突出提速增效,加快官橋園區建設。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起步區土石方平整工程,完善起步區路網建設。加快土地征收報批,加快土地征收移交,力爭全年協調完成園區約2620畝土地的征收。加快項目引進落地,力爭引進2個總投資超10億元的大項目。
七要發揮黨建優勢,再創特色品牌,增強引領發展能力。創新基層組織建設,推行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加強非公企業領域意識形態引領,創新開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統籌優化配置干部資源,深化人才創業創新服務。嚴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強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推動權力行使規范化、透明化、民主化。提升統戰群團工作水平,積極探索園區黨工團一體化工作新格局。
(開宣 文/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