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過后3天 地質災害高發
核心提示
昨日,西南氣流加強,空氣濕度加大,天氣有一些陰沉,氣溫也有所下滑,泉州市部分地區還下起雨來。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今明受低層切變的影響,我市可能會轉為降水天氣,一些地方可能還會有雷電出現。未來一周,我市將迎來大范圍持續降水,可能引發山體滑坡、塌方等地質災害和城鄉積澇。
記者從市國土資源局地環科了解到,截至2015年底,我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538處。專家提醒,地質災害的發生通常具有一定的前兆,一旦出現地質災害,市民要牢記跑、報和救三件事。
提醒:地質災害會滯后 群眾回遷要留意
來自市國土資源局地環科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538處,潛在地質安全隱患點7844處,共威脅1.72萬戶10.28萬人的生命安全。我市地質災害以崩塌、滑坡為主,約占總數的98.6%;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約占總數的1.4%。地質災害隱患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也就是洛江、南安的西北部和安溪、永春、德化等區域,發災地點主要集中在房前屋后高陡邊坡、低洼地帶、山邊、河邊、溝口、低等級公路兩側等區域。
據分析,我市地質災害的高發期在4月—10月,根據對近幾年地質災害和降雨量關系的初步分析,當過程降雨量大于50毫米時,一些不穩定房后斜坡就會出現變形跡象,這是警戒期;當累積降雨量達到100毫米,地質災害開始產生;當累積降雨量達到200毫米,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就顯著升高。
市國土資源局地環科工作人員提醒,地質災害的發生有比較明顯的滯后效應,暴雨或強降水過后3天內是地質災害高發期。因此,轉移出來的群眾回遷時,一定要檢查居住房屋周邊安全才回遷。
征兆 注意觀察異常現象 不要存僥幸心理
地質災害的發生通常具有一定的前兆,在災害性氣候(臺風、暴雨、強降雨)來臨之前及來臨期間,居住在地質災害點或潛在地質安全隱患點(房前屋后高陡邊坡)附近的住戶、企事業單位有關人員要加強巡查,主要看房前屋后的排水溝是否暢通,邊坡是否出現裂縫等發生地質災害的前兆跡象。
同時要注意觀察房屋的墻體或地面是否出現開裂,如果出現這些現象,要及時向鎮、村及相關部門報告。此外,還要注意房前屋后是否有泉水冒出或干枯,如果本來有泉水后來干枯,突然又再冒出,或者有新的泉水,特別是渾濁泥水出現;或者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然變化等異常現象;或者出現動物驚恐異常,如豬、狗、牛、羊驚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亂竄;坡體上樹木歪斜、枯萎等現象,就要引起注意,這都是有可能發生滑坡、崩塌的前兆跡象。
一些市民存在一定的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認為房屋居住多年邊坡都沒有坍塌,不會那么倒霉被自己碰上。專家指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是長期積累而形成的,達到臨界時就會發生,絕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形成的。
自救 牢記三件事 先跑再報后施救
一旦出現地質災害,在專業救災隊伍到來之前,村民首先要會自救,即時采取必要的避災措施,要始終牢記“跑”、“報”和“救”三件事。
首先是跑。發生地質災害的部位很可能不會立即穩定,再次成災的風險往往較大,受威脅人員要在第一時間遠離威脅范圍。跑要有技巧。滑坡、崩塌、泥石流發生后,應向滑向或流向的兩側跑。地面塌陷發生后,立即遠離塌陷坑,遠離出現變形、裂縫的房屋。跑出來后,不要立即回屋挖掘和搜尋財物。
其次要通過電話報告情況和請求支援。地質災害施救是一項專業性、風險性均較強的工作,發生后不要盲目施救,而應立即通過電話、手機向當地政府報告,在電話里獲得施救指導。可以向當地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的地質災害防災值班電話報告,也可以撥打110、119、120 等電話請求支援。偏遠山區地質災害發生后,道路、通訊毀壞,無法與外界溝通的情況下,應該派人將災情向就近的鄉鎮政府報告,以便盡快開展救援。
村民還應學會初級自救,地質災害發生后1小時是緊急救援的黃金時間,在此期間救出的受傷人員,其存活幾率將大大提高。初級自救應遵循以下原則:盡量在不對被埋人員造成二次傷害的前提下標記具體位置。如果有人力難以搬動的石塊,應呼叫專業救援。在自救時,自救人員分兩撥,一撥觀察坡體變形,一撥現場挖土。
防雷 避開高處位置 降低身體重心
來自市氣象臺的消息,9日—11日,我市局部地區在降雨之外,還將伴隨強雷電、短時強降水和6級—8級的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昨日16時6分,市氣象臺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6小時內,德化、永春、安溪等地區有雷電活動,局部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泉州市防雷中心相關負責人提醒,市民踏青或者掃墓如果遇到雷雨天氣,要避開山頂、湖邊等位置,千萬不要在離電源、大樹和電桿較近的地方避雨。盡量往低處走,盡量不要使用電話,最好關閉手機。遠離高架高壓線底下,最好盡快進入附近安裝有完善防雷設施的建筑物內避雨避雷,也可到位于山谷的洞穴及峽谷躲避。
若找不到合適的避雷場所,請立即蹲下,兩腳并攏,雙手抱膝,盡量降低身體重心,減少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多人一起在曠野時,應相互拉開距離,不要聚集在一起。
一旦遭遇雷擊,受傷者常常會發生心臟突然停跳、呼吸突然停止的現象,這未必真的沒救了,可能只是出現“假死”現象。這時,市民需要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并馬上以心臟復蘇和人工呼吸等方式進行現場搶救。
防病 保持居室通風干燥 加強疾病監測
泉州醫高專附屬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蘇輝煌提醒,持續的陰雨天氣,將使得空氣中含氧量降低,氣壓下降,空氣濕度大,會影響人體的血管、神經、內分泌等功能;加上天氣多變,血管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差,容易堵塞,從而容易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心功能不好的患者病情可能加重。
蘇輝煌建議,這段時間里,市民應保持居室通風干燥,注意飲食衛生,盡量不抽煙、不喝酒,飲食清淡,不要暴飲暴食,盡量少吃高脂高鹽食品。室外運動應適量,勿劇烈,以防引發疾病。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應加強對自身疾病的監測,及時規范用藥。如果感到長時間胸悶、胸痛,應提高警惕。如感到特別不適,應及時就醫。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