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面對困難形勢,加快轉型升級,已經成為“泉州制造”突圍的必由之路。
作為全國最早啟動“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以下簡稱“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的地級市,泉州勇立潮頭,先行先試,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進技術研發、平臺建設以及成果轉化工作,通過龍頭企業帶動,鼓勵制造型企業走上以機械換工為主要方向的轉型升級之路。
在以機械機電產業為主導產業的洛江區,隨著一個個政策和措施的接連頒布落地,機械機電企業乘著“數控一代”的東風,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一路向前。經過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洛江,已有一大批傳統制造型企業正因“數控一代”示范工程項目的深入推進駛入轉型升級“快車道”,更有一批技術創新企業在洛江智能裝備產業示范園區內落地生根、拔節生長,成為引領洛江區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動力…… □本報記者 郭雅瑩 通訊員 譚英楠 葉雅萍 蘇艷蓮
“數控一代”項目 初結碩果
自2013年11月泉州開始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以來,洛江主動對接政策,快速反應,及時啟動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篩選,很快在全區范圍內吹響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的號角。
“一開始,我們為了發動企業參與其中,區科技局、發改局、經信局的工作人員紛紛深入企業一線。”洛江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對企業數控智能裝備的應用情況進行摸底外,還特地發放《‘數控一代’政策匯編》、《‘數控一代’示范項目成果匯編》等系列宣傳冊,增進企業家們對‘數控一代’的了解。”
摸清“家底”方能因地施策。為了更好地讓“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在洛江生根發芽,洛江按照國家、省、市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的工作部署,結合片區實際,制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數控一代”促進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貫徹落實<泉州制造2025發展綱要>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的實施意見》等系列獎勵扶持政策,從管理機制、平臺建設、研發投入、開拓市場、推廣應用等多方面對“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予以大力扶持,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政策扶持體系。
有了政策紅利的“澆灌”,以嘉泰數控、培新機械等為代表的“數控一代”示范企業很快在項目上取得進展,開出一朵朵飽含技術創新的“數控之花”。其中,作為國家支撐計劃項目,由嘉泰數控負責研發的“門型立式五軸加工中心”項目已基本完成并投產;而培新機械負責的“全伺服成人紙尿褲設備”項目也已完成研發,目前正在試運行。
嘉泰、培新的項目只是洛江眾多“數控一代”項目中的一小部分,三年來,隨著“數控一代”示范工程不斷深入,洛江的“數控之花”已花開遍地。截至目前,洛江已有市、區兩級“數控一代”科技專項19個,項目涵蓋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方面;有20個項目被列入泉州市“數控一代”示范項目產品名單,5個項目被市科技局列入2015年第二批“數控一代”重點培育示范項目。
“不僅如此,我們還積極組織企業申報‘數控一代’產品市場推廣、本地企業購置‘數控一代’產品、重大專項、首臺(套)重大裝備和關鍵部件研發獎勵等專項補助,促進項目成果轉化,提高數控產品的應用水平。”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們已經兌現嘉泰數控等14家企業2015年市、區兩級機械裝備產業發展資金1531.2萬元。”該負責人表示,這不僅提高了轄區內企業參與“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的積極性,也讓洛江乃至泉州的“數控之花”結出了果實。
建設園區 筑巢引鳳——
打造智能裝備產業示范園
“數控一代”推動項目研發,成果轉化則帶來經濟實效。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領下的洛江智能裝備產業總產值達52.6億元,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25%。規模以上企業達17家,其中,被列入市級龍頭企業的有7家,即鐵拓機械、長江工程機械、眾志金剛石工具、培新機械、雙陽金剛石工具、凹凸精密機械、德源軸承等。
“可以說,在‘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推動下,洛江的智能裝備產業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基礎。”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為了讓產業能夠迅速壯大,形成更大的集群效應,洛江去年正式提出建設智能裝備產業示范園區的規劃,在聚集現有智能裝備企業的基礎上,通過提供政策、研發、融資、人才等多方面優質服務,吸引、孕育一批新生力量,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根據《洛江智能裝備產業示范園區發展規劃》,園區位于洛江經濟開發區內,總占地面積8000畝,主要由新開發片區和改造提升片區構成。其中,河市西片區為新開發片區,土地面積5835畝,用于引進發展技術先進、規模較大、帶動性強的智能裝備企業;而改造提升片區則以現有可利用廠房為主,累計可利用土地面積2165畝,著重引進大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豐富洛江智能制造產業鏈。
“新開發片區方面,河市西片區基礎設施預計總投資25.2億元,目前已經啟動‘三通一平’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舊廠房改造方面,現有的6個改造提升片區已經完成廠房及周邊環境整治。加快園區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我們還啟動科技成果轉讓平臺、金融公共服務平臺、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等‘軟件’建設,‘軟硬兼施’,為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園區建設離不開政策扶持,為了吸引更多智能制造企業入駐園區,洛江制訂了一系列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的優惠政策,例如設立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扶持智能裝備研發、轉化、生產、應用及其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加快發展;對租賃廠房新入駐的智能裝備企業,按廠房實際租賃面積一定比例予以租金補貼;對具有核心技術的龍頭企業給予總部政策扶持,對智能裝備重大產業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重點支持等。
“我們的目標是將園區打造成為國內影響力較強的智能裝備產業園,為‘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持續推進提供更大的空間。”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依托產業園建設,吸引更多智能裝備制造企業扎根洛江,在這里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優勢產業集群,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做出表率。”
孵化新生 引入活水——
多家企業入駐園區投產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園區建設快馬加鞭,優惠政策服務到位,使得仍在建設中的洛江區智能裝備產業園吸引了一批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和技術研發平臺在此巢聚,嘉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作為首家入駐園區的企業,嘉華智能入駐半年多以來,已經先后引進250余套先進數控加工設備和2條自動化生產線,專門用于從事一站式電子產品零配件加工。
在該公司的廠房內,記者看到,所有的設備都在飛速運轉著。“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為華為手機生產配套手機外殼。與傳統加工方式相比,使用數控設備及自動化生產線加工,不僅能夠降低人工成本,生產效率和產品精度都得到很大提升。”公司生產課課長戴云福說,“現在我們每年可加工系列手機外殼500萬個。”
近一年來,已有4家像嘉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入駐園區 ,預計年產值可達10億元。除了企業之外,園區還引進了包括華中科技大學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在內的高端院所及科研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與嘉華科技僅一墻之隔。在研究院的展廳內記者看到,各種已經研發完成的數控設備琳瑯滿目。研究院制造試驗部部長劉一忠告訴記者:“作為園區內的研發平臺之一,我們已經與全市近50家企業達成合作,去年已經實現研發成果轉化產值達5500萬元,今年我們預計能夠轉化產值8000萬元。”
除了與企業開展合作研發,華中科技大學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還在園區內孵化了兩家智能裝備制造企業——泉州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和四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中,華數目前已和嘉泰數控、梅洋塑膠、培新機械等多家泉州本地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合作內容包括研發設計、生產自動化生產線和機器人、開發控制系統等。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多種形式深化與企業間的合作,共同研發更多符合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的數控、智能設備,推動設備應用國產化進程,同時也充當‘領頭羊’,帶動洛江乃至泉州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研究院制造試驗部部長劉一忠說。據了解,今年下半年,產業園內還將迎來一批新的企業和項目。例如翰宏科技公司的3C鉆工中心、鐵拓機械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廠等。
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到今年年底,整個園區內智能裝備總產值可達65億元,到‘十三五’末期可翻一番,年均增長20%以上。”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園區建設的逐步完善,會有更多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和研發平臺涌入園區,成為洛江推進“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新生力量,進而推動洛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