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永春縣錦斗鎮3名初三年級的學生結伴到水庫游玩時,不幸溺亡。暑期將至,如何保障學生特別是來泉務工人員子女以及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溺水事故緣何頻發?哪些水域存在安全隱患?如何盡量避免悲劇再次發生,讓孩子們有個安全又快樂的假期?記者就此一一進行了走訪。
事件
兩個多月內7名孩子溺亡
6月19日周日午間,3名初三學生在永春縣錦斗鎮卓湖村石鼓寨水庫游玩時,不幸溺亡。
4月17日周日下午,晉江市東石鎮某幼兒園大班學生顏某(6歲,湖北人)和東石鎮某小學一年級學生羅某(7歲,四川人)落井溺亡。
4月2日周六下午,晉江靈源街道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劉某(10歲,湖北人)和張某(10歲,四川人)外出游玩溺亡。
泉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溺水是危及中小學生安全的“第一殺手”,這類事故多發生在校外,每一名學生的安危都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據了解,溺水事件主要集中在暑期、節假日和雙休日,同時以來泉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為主要群體。在往年的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各種非正常死亡人數統計中,溺水事故死亡人數幾乎都占了非正常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
析因
家長疏于照料 部分水域缺乏防護
為何夏季溺水頻發?鯉城公安分局浮橋派出所教導員吳署明表示,筍江橋附近水域每年都會發生多起溺水溺亡事件,大部分都是來泉務工人員的子女。今年五月份以來已發生3起,其中兩起溺水者都是小學生,且均為來泉務工人員的子女,幸虧后來都被人及時救起。吳署明分析,一些來泉務工人員往往忙于工作,而忽視了對孩子的照料和教育。炎炎夏日,有的孩子因住處酷熱,便結伴外出游泳。晉江流域水流十分復雜,即使會游泳的人也易發生意外,更不用說孩子了。
市民王先生覺得,一些來泉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的孩子因為假期無處可去、無事可做,便經常四處游蕩,往往容易發生意外。
市民李先生則認為,部分危險水域缺乏監管和防護、安全隱患整治未到位也是溺水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
走訪
晉江筍江橋一帶
水況復雜多變 小孩全然不覺
昨日傍晚,記者在市區筍江橋下看到,數十名大人小孩在水中游泳,有的背著救生設備,有的則赤膊上陣。據一位冬泳協會的會員介紹,他長期在此處游泳,平時經常看到來泉務工人員攜帶孩子前來游泳,但大多沒有防護措施。這一帶水流湍急,且有漩渦,水勢變化多,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危險。
從筍江橋往順濟橋方向沿江而下,多處游泳點都有類似的現象。
臺商區張坂海邊
孩子海里游泳
家長疏于看管
泉州的晉江衙口海邊、晉江圍頭灣海灘、臺商投資區張坂海邊、崇武海灘等地每到夏季都人潮涌動。
上周末,陳先生帶著他的孩子到臺商區張坂鎮游泳,發現許多家庭都帶著孩子來避暑,整個海灘密密麻麻都是人。“下海游泳出事故屢見不鮮,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多長個心眼。”他說,看到身邊一些孩子獨自在海里面游泳,沒有家長照看,真替他們捏一把汗。
永春石鼓寨水庫
現場無人看管
小孩輕易進入
前日上午,記者來到事發的永春縣錦斗鎮卓湖村石鼓寨水庫時,三個孩子的衣服、鞋子就擺在一塊“水庫水深危險”的警示牌旁邊。環顧四周,偌大的水庫周圍除了一塊警示牌,并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人員隨時可以下到水庫游泳。
附近的村民擔憂,水庫無人看管,假期就要到來,屆時放假的孩子一旦私自下水游泳,安全難以保障。
晉江永和廢棄石窟
積水深不見底
全無防護設施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晉江永和巴厝村一處廢棄石窟群看到,該石窟群由幾個大小不一的石窟組成,面積巨大,且每個石窟都有100多米深。行走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石窟邊緣,猶如身在懸崖。向下望去,石窟底部有積水,有的深不見底。
附近的居民說,平常不會有人去游泳,但是孩子好動又好奇,難免有些會到石窟邊上玩耍,十分危險。
預防
教育局 下發緊急通知 要求做好安全教育
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早在在4月19日該局就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落實防范學生溺水事故工作措施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各個學校積極利用泉州市安全教育平臺開展在線防溺水安全教育。
此外,通知還要求要再次組織廣大教師開展一次以“防溺水”為主題的安全工作大家訪活動。要特別做好6-14歲小學生、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等重點學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要進一步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防范學生溺水和水域隱患排查整改工作。
據悉,臨近暑假,教育局還就防范學生溺水事故,近日將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期末和暑假學校安全工作的通知。
國土局 回填廢棄石窟 設置安全防護欄
據市國土資源局此前一項統計,全市共有廢棄石窟600個左右,主要集中在沿海的晉江、石獅、惠安和南安等地。其中,晉江市有200多處石窟,主要分布在永和、東石、英林和龍湖四個鎮。
泉州市國土資源局礦管科科長李松太表示,對于廢棄石窟,他們要求設置安全防護欄、安全警示牌等,同時采取措施,恢復礦山生態環境。在廢棄石窟等礦山生態恢復治理方面,除了政府主導外,他們還出臺政策,鼓勵社會力量主動參與,目前已取得不俗成績,呈現了礦山生態治理“兩輪驅動”的生動局面。
豐 澤 舉辦公益課堂 服務來泉務工人員子女
暑期將至,租住在市區云谷小區的余小琳小朋友可高興了,因為源淮社區“暑期樂園”(原“暑期第三課堂”)的報名又要開始了。
這種免費的公益課堂不單源淮社區有,豐澤區的不少社區、企業和工業園區都有,而且已經舉辦10年了。豐澤區文明辦主任葉生榮表示,為了免除來泉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2006年開始,豐澤區每年舉辦“暑期樂園”活動,選取來泉務工人員子女相對集中的社區、企業和工業園區設立活動營,就近選取高校志愿者、返鄉大學生志愿者、社會志愿者和社團組織,設置作業輔導、禮儀培訓、興趣培養、啟發教育、主題實踐、匯報演出等課程,課內與課外并舉,讓孩子在社會體驗中開闊眼界。
據介紹,10年來,該項目規模從小到大,活動營由最初的4個擴大至今年的近40個,招募大學生志愿者由原來的12人擴大到今年的近200人,受益的來泉務工人員子女和中小學生1萬多人。據了解,該項目的活動時間已經由“暑期樂園”延伸到“周末樂園”和“四點半樂園”。
晉 江 政府購買服務 舉辦“四點鐘學校”
同樣對暑期充滿期待的還有晉江優蘭發公司的歐勝新小朋友,他來自貴州,父母都是公司員工。父母工作忙,以前暑假他只能窩在家里,除了做作業就是看電視。自從公司有了“四點鐘學校”后,他可以很多人一起做作業,不懂的還可以和同學討論,問老師,做完作業還有很多游戲可玩。
晉江市致和社工事務所服務部副部長莊曼詠告訴記者,2013年3月,晉江市婦聯聯合晉江市委文明辦、晉江市關工委、晉江市科協,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晉江市致和社工事務所購買“晉江市兒童之家四點鐘學校”項目,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在晉江市范圍內選取10個試點(2015年起增至15個試點單位)建設“兒童之家四點鐘學校”,進行兒童社會服務探索。服務內容包括“學習樂園”課后四點班、“童心大本營”、周末工作坊和暑期夏令營等。
莊曼詠介紹,在暑期夏令營里,除了傳統的作業輔導、禮儀養成、興趣培養、安全知識教育外,社工們還會組織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讓轄區小學生和來泉務工人員子女過上安全、快樂、富有意義的假期,幫助企業員工和市民解決假期孩子無人看護的問題。
南 安 大學生返鄉支教 為留守兒童辦興趣班
在福建師范大學就讀軟件工程專業的林恒陽來自南安市向陽鄉卓厝村,臨近暑假,他正在自學動物世界的知識,“今年我們的大學生返鄉支教將側重于對孩子們的課外興趣培養和心理輔導。”作為今年向陽鄉返鄉大學生支教團隊的負責人之一,他對即將到來的暑假支教躊躇滿志。
據介紹,向陽鄉青壯年大都在外務工,有留守兒童兩三百人。“這些孩子之前暑假要么幫爺爺奶奶干活,要么到城里找務工的父母親,我們這些從向陽走出來的大學生則希望可以為家鄉做力所能及的貢獻。”基于這種想法,2014年暑假,來自全國27所高校的30余名向陽籍大學生,組團回鄉開展支教。除了語文、數學、英語課程的輔導外,返鄉大學生還為孩子們帶去了書法、美術、乒乓球、手工等興趣班,參加的孩子達到250多人。
實踐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引導與學校的支持,去年,支教隊伍進一步壯大。“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7人報名,其中有9名外地大學生,還有一個研究生團隊和外教在聯系中。”林恒陽告訴記者。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