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博施濟眾。“海都公益+互助會”誕生這兩年半以來,見證了千百種善與愛。
千里之外貧困的孩子,拿到了暖冬的衣物;社區的環衛工人領到了鞋子和衣服;一場見面會,讓上千件閑置的衣物找到新主人;還有前兩天,熱心市民胡先生捐出的500條愛心褲子,短短一小時,就有上百個厝邊來海都報領取……
互幫互助,讓原本陌生的人在茫茫人海中相識,更讓一份善心撒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繼續生根發芽。
這個夏季,海都公益+互助會再次啟航。感謝一路給予善心的你們,讓泉州這座城從不缺愛。
50多歲的臺商投資區人莊先生,前天送了5000雙嶄新的鞋子到海都公益+互助會,希望送給有需要的厝邊。他是個熱心人,常年關注海都報的公益報道。
昨天,海都公益+互助會已將1500雙鞋送給有需要的環衛工人和偏遠地區的留守村民。
為了讓更多有需要的厝邊領到鞋子,我們想到了物資互助站。
兩年前的夏天,海都互助會東美社區愛心聯絡點揭牌。為了將愛心輻射,海都公益+將新增新門、隘南和源淮社區3個互助站點。今明兩天,這3500雙鞋子將在4個互助點發放。
【5000雙愛心鞋】
“這是我的一點心意,送給有需要的你”
莊先生是臺商投資區人,經營一家紙漿廠,也通過網絡賣鞋子。他是個熱心腸的人,常年關注海都公益+等公益報道,也多次捐鞋子給一些社區。前天,他給海都報打來電話,想捐出5000雙鞋子,送給有需要的厝邊。不過,莊先生很低調,只想做好事,不肯透露姓名,也沒有多說為什么想捐鞋。
前天一大早,莊先生聯系好貨車,打包好鞋子,分兩趟把鞋子從臺商投資區送到海都互助會豐澤東美社區物資點。一到社區,莊先生和工人水都顧不上喝,就忙著卸貨、整理,忙了一上午,衣服都被汗水浸濕了。
這批鞋子中,拖鞋有3500雙,有灰色、藍色、黑色,碼數在38~44碼。另1500雙是款式時尚的女鞋,有白色、粉色、棕色、黑色等,碼數在35~39碼。“拖鞋都很輕便,比較適合在家穿”,莊先生說,這些鞋子是他的一點心意,送給有需要的厝邊。
昨天,海都公益+互助會已送出1500雙鞋子給有需要的環衛工人和偏遠地區的留守村民。剩下的3500雙鞋子,海都公益+互助會將分2天,在4個社區物資互助點發放,有需要的厝邊可到現場免費領取。
【新增3個互助站】
“幫助有困難的人,是海都和社區一直在做的”
東美社區愛心聯絡點,作為“海都公益+社區物資互助站”的前身,不斷接收到四面八方捐來的愛心物資。
為了讓愛心的觸角伸向更多地方,海都公益+將新增3個互助站點:新門、隘南和源淮社區物資互助站。它們將繼續作為愛心物資的捐給和贈送的驛站。
“海都公益+物資互助這個想法很好,我們社區也有愛心驛站,兩者能很好地結合起來。”新門社區居委會副書記洪淑芳對海都記者說,幫助有需要的人,是海都報和社區工作者一直在做的事,物資互助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源淮社區書記林奕君也非常支持社區分站的共建,他趕緊讓工作人員將愛心消息傳遞給21個最需要幫助的人。他一直關注海都的公益活動,“做公益,我們感恩好心人的饋贈,但要最大限度地讓這份公益播撒到更多困難群眾身邊”。
隘南社區書記邱向紅也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海都公益+有一股集聚愛心的力量,為危急的燙傷孩子籌款,為孤寡老人修房子,相信3個社區物資互助站的加入,不僅增加了互助平臺,也會讓互助這份信念傳遞得更廣。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