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青年創客,放飛創新夢想”欄目報道④
【編者按】泉州這片創業熱土上,青年創客的故事每天都在刷新劇本。即日起,泉州市委網絡辦主辦、泉州網承辦的“泉州青年創客,放飛創新夢想”欄目,在全城尋找敢創新、敢作為的青年創客,講述他們的創業創新故事,激發年輕群體的創新、創業意識。
每一位創客的模式和創新點或許不可復制,事業也都才剛剛起步,離成功尚有一段距離,但創業過程中遭遇的挫敗、獲得的教訓、取得成就所經歷的心路,有值得每一位年輕人借鑒的點點滴滴。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浪潮,催生了新行業“跨境商務服務平臺”:把海外的投資項目、優勢資源推介給在外中資企業和國內廠商,把國內的過剩產能輸出到境外建廠或銷售。這種原本只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扎根的新興業態,如今也在泉州出現。王英迪,一個年方30歲的泉州青年,放棄了國企高薪職位,開創“賽瑞思”跨境商務服務平臺,使公司實現對歐洲、拉美和非洲的布點。
創業計劃曾被認為“虛無縹緲”
王英迪是泉州浮橋人,中學就讀于泉州五中,2010年畢業于西安外國語大學,進入中石化北京總部上班,負責海外兼并事務,工作足跡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商海實戰讓他發覺,國企的海外擴張尚且舉步維艱,民企要“走出去”就更難了,必須面臨文化融合、法律、稅務、財務體制、商業習慣等方面的問題與挑戰。
在他眼中,這些問題既是難點,也是商機。工作5年后,王英迪決定辭職,自己創業,方向是跨境商務服務平臺。
此舉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放著百萬年薪的好工作不干,去做那些“看不見、說不明,虛無縹緲”的東西?
創業初期,市場反應也很冷淡,國內廠家覺得自己現在做得還可以,“走出去”發展沒必要,也很遙遠;他也嘗試過融資,都被拒絕。
為外國駐華機構提供服務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隨著王英迪團隊持續挖掘客戶,同時與外國駐華經商處、使領館和中國駐外經商處等機構廣泛建立聯系,一個個成功對接的案例不斷上演。
有一個故事頗具戲劇性。此前,漳州水產協會會長帶隊前往阿根廷考察,一周后沒什么收獲正要打道回府,后來在機場與空乘人員交涉倉位事宜,卻因語言不通陷入僵局。這時,精通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的王英迪正好碰上,遂上前幫他溝通。一番交談下來,兩人結成了生意上的伙伴。王英迪團隊幫這位會長對接了阿根廷海鮮協會,從當地進口魷魚等水產。
“我國商務部在阿根廷的經商處,把我們列為‘推薦服務企業’,中資企業在阿根廷投資,就找我們。”王英迪說,除了阿根廷,巴西也是“賽瑞思”在拉美重點開拓的一個市場。《伊帕內瑪姑娘》是巴西的著名民謠,“賽瑞思”贊助巴西在中國的藝術家,把它翻譯成中文,再由中國歌手配合巴西的樂團演唱,既架設了中國與巴西交流的一條友誼橋梁,也拉近了王英迪團隊與外國駐華機構的關系。
給在泉外國人租房子、找工廠
為在泉州經商的外國人“找便利”是跨境商務服務平臺的另一項功能。不久前,意大利和巴西在泉州的商業聯誼組織找到了王英迪。“這個圈子的外國人有兩三百個,在泉州面臨辦簽證、租房子、辦經營手續、找工廠等問題,他們讓我們提供服務。”他說。
對于自己開辦的跨境商務服務平臺,王英迪的定位是中國背景的國際商務咨詢投資公司,目前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安哥拉的羅安達、博茨瓦納的哈博羅內、摩洛哥的拉巴特、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泉州有分公司和工作人員。
“員工的地域分布太廣,并不好管理。”王英迪舉例說,公司在全球的各個駐點存在時差,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員工在上班,全球員工要怎么樣管理好,更高效地配合工作,目前還在不斷探索優化中。在他看來,人力資源是平臺最大的財富,這些駐點在世界各地、對當地國家有深入了解的員工團隊就是最大的優勢資源。
你想認識本期報道的青年創客王英迪,與他面對面交流、分享創業心得體會嗎?請感興趣的網友掃碼加入微信群報名,泉州網創客分享會將因你們的熱情與支持開啟新一期活動。(泉州網記者洪榮堆)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