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五代安溪縣令有詩為證 泉州人千余年前就過七夕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6-08-09

牛郎織女的傳說,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近日,泉州一位收藏者向記者展示了一枚清末珍稀火花(火柴商標)——“雙星七夕圖”,以及一枚早期火花“七巧”。這兩枚珍貴的火花體現了七夕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影響。而五代時安溪縣令詹敦仁所作《牛女夜有感》一詩,更是證實泉州人早在千余年前就在過七夕節了。

 

 

 清末火花“雙星七夕圖”

 

 

清末火花“雙星七夕圖”

 

清末火花現牛郎織女

“雙星七夕圖”火花中,鵲橋上,織女長發飄逸,牛郎邊上有老牛相伴,畫面生動。據介紹,這一枚古火花為清末時遺留。

另一枚“七巧”火花,則為早期上海大明火柴公司制造,畫面上,織女衣著樸素,立于鵲橋上,牛郎背著斗笠,雙手拱立,邊上有一頭牛。

泉州民間有個有趣的說法,就是七夕過后,你看喜鵲頭部皆禿頂,原因是牛郎牽牛過鵲橋,牛蹄子蹂踏喜鵲頭頂所致。

天文愛好者稱,天上的牛郎織女的傳說僅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實它們是永遠不會相會的。牛郎星和織女星相距達16光年之遠。每年的七月初七,半個月亮正好漂在了銀河的附近,月光使我們看不見銀河,古人便以為這時天河消逝,牛郎織女相見了。

古詩證泉州七夕歷史

你可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泉州人就在過七夕了。

七夕乞巧據說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這是古代文獻中最早關于七夕乞巧的記載。

五代時,安溪縣令詹敦仁(公元914—979年)作《牛女夜有感》一詩:晚風霽雨一天秋,山共云齊眼界浮。牛女年年分兩岸,鵲橋袞袞自西流。

據悉,詹敦仁是安溪開先縣令,拓疆置縣,政績斐然。他還是安溪詹氏始祖。詹敦仁曾留下品茗佳句:“活火新烹澗底泉,與君競日款談玄。酒須逕醉方成飲,茶不容烹卻是禪。閑掃白云眠石上,待隨明月過山前。夜深歸去衣衫冷,道服綸巾羽扇便。”

來 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張金環

相關新聞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va欧美va国产va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 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三級亚洲人Av在线影院 | 中文亚洲日韩A∨欧美 | 日韩亚洲欧美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