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書山尋路》,魏英杰42歲的人生履歷,在白紙黑字里鋪展,串聯了閩浙5家媒體。
魏英杰,出生于泉州。天涯社區知名版主,先后任職福州《東南快報》、《海峽都市報》記者,上海《東方早報》評論員,《杭州日報》評論員、評論部主任,現為《錢江晚報》評論員。
今年2月份出版的《書山尋路》,是他的書評、書話結集。用出版社偏正經點兒的話來介紹是這樣的:“它呈現了一個鄉村青年,在沈從文先生‘向更遠地方走去’的激勵下,如何成為一個媒體人、專欄作家”。
海都報是他進入媒體圈的第二家單位,在文化副刊當記者,雖然短短3個月,不過十多年過去了,他依舊記得當時海都的同事們。在選擇是否離開海都,轉戰上海,還經過了不小的糾結。
成為作家、評論人之前,他有過很多身份,銷售員、貿易公司老板、酒吧老板、村干部、記者,不過一直沒變的,是他敦厚隨和的讀書人身份。蹲在馬路牙子上翻撿地攤舊書的少年,以時事評論員的銳利和鋒芒為人熟知。今晚7點半,他要在泉州風雅頌書店辦一場讀書分享會,你來不來?
魏英杰讀書分享會
時間:今晚7點半
地點:泉州市青少年宮風雅頌書局(田安北路)
開放講座 免費入場
瘋狂的讀書時代
泉州人對魏英杰不太熟,我們先從地緣上給大伙找點親切感——他出生在泉州城東。
28歲進入媒體圈,后來忙于工作,一年回泉州老家的時間不長,今年比往年算多的了,“因為父親身體不太好”。
他是家里唯一的兒子,有3個姐姐。28歲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泉州。那時沒什么書可以看,父母也不可能給他買書,只能去圖書館。從《中國通史》、《中國現代文學史》到胡適、周作人、林語堂、梁實秋,對現代文學的集中系統閱讀充實了他的高中和大學。
17歲時,他翻閱到《沈從文自傳》,“我記得當時那本書很薄很舊,很不起眼”,但沈從文卻成了對他成長影響最深的作家,“在那個懵懂困惑的年齡,他傳遞給我的更多是一種內心的力量。”
1991年,魏英杰清楚記得,當時樹人書店剛開在如今泉州二院對面,“很小很小的門面,現在也一樣,我每隔幾天就去那里,當時去看書的人也少,所以店里的工作人員對我印象特別深。”
1992年高考失利,他自費念了家門口的華僑大學,開始了大量閱讀,“一年最多要讀兩三百本書,最振聾發聵的思想,都是那時候看書給我的。那種純粹瘋狂的閱讀,也是之后再沒有的”。
學生時代的這段經歷和感悟,他寫進了宋石男新著《人人都是自己的歷史學家》的書評里,“我向來深信,一個有所成就的寫作者,至少都有過一段瘋狂讀書的時期,而這段時期的閱讀,將深刻影響其寫作的路。一般來講,這段時期會發生在一個人最有求知欲的高中或大學階段。”
所以,正在讀高中或者讀大學的你,是不是想到分享會上切磋一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