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走遍石獅所有村落
姜先生是石獅一個鄉土文化愛好者,從2006年開始,他就獨自帶著相機,騎著摩托車,穿梭在石獅、晉江各個村落,尋找一切有價值的文物。
起初,他只想用相機拍下來。后來發現,當他第二次造訪之前拍過的那些東西時,很多都已經被盜或遭破壞了,這讓他很心痛,“太可惜了,我覺得自己該多做點什么了”!
2009年初,他認識了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人曾看過題刻做成的拓片,很接近實物。姜先生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三人便買來材料,找到石碑,開始邊學邊拓,到后來越有模有樣了。“像著魔一樣,一發不可收。”幾個月下來,他已經做了幾十件各類題刻的拓片。
同年,他認識了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李館長認為閩南古大厝和洋樓上的家訓石刻都很有研究價值,建議姜先生將更多時間花在這上面。李館長的話極大鼓舞了姜先生,他更加頻繁地出入各個村莊尋找家訓題刻。
拓印是一件耗時間的活兒,姜先生要先記錄下題刻的尺寸,然后回去裁紙,時間來不及就得等到第二天再去做拓本。拓印時要先將石刻清洗干凈,讓上面的花紋或文字盡可能清楚,而后用已經裁好的宣紙蓋上,把紙輕輕潤濕,然后在濕紙上蒙一層軟性吸水的紙保護紙面,用毛刷輕輕敲捶,使濕紙貼附在該物表面,隨著它的花紋文字而起伏凹凸。待紙干后,以蘸有墨汁之墊子覆壓在上面,最后將紙由石碑上揭下。
8年來,他走遍了石獅所有的村落以及晉江一半的村落,訪過古厝、洋樓兩三百座,拓印的家訓拓片有500多件。
痛并快樂的拓印行動
拓印必須征得主人同意,找到房子的主人才是關鍵。姜先生說,很多古大厝如今都已沒有住人,而洋樓也幾乎都租出去了,很難聯系上主人。即使聯系上了,因為這些房子幾乎都被盜過,主人有一定的戒心,姜先生還要努力說服對方。
清代臺灣籍進士施之東的故居,是姜先生做第一個家訓拓片的地方。“那座古厝已經沒有人住,我以為他的后人都在外地。”當姜先生拿著拓印的材料,準備翻墻進去時,突然身后有人大喊:“你要干什么?”他回頭一看,一名老人手拿掃把站在他背后。姜先生嚇了一跳,趕忙用閩南語跟他解釋。了解情況后,老人親自打開了門,讓姜先生進去拓印。
“幸虧我長著一張老實人的臉,還會說閩南語,這才能成功。”拓印的過程很累,但“每發現一點東西就是收獲,會感到很快樂!”姜先生覺得自己痛并快樂著。
另一次是2011年,姜先生得知晉江陳埭一村子里有一座古厝,里面有清末進士林翀鶴、林騷兄弟的父親林霽手寫的家訓。林霽寫得一手好顏體字,但保留下來的很少,姜先生非常興奮,當下就跟那里的一位老婆婆表示想要拓印下來,對方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他裁好宣紙來到古厝準備拓印時,對方突然反悔了,姜先生好說歹說都不行。當天下午,姜先生還在那里徘徊拍照,遇到一個年輕些的后人,他又說了一遍自己的想法,對方竟然同意了。可第三天他再過來時,老婆婆仍執意不肯。一連過去多日,姜先生心里放不下那則家訓,再次前去找到老婆婆的兒子,無奈還是沒能說服對方。
無法阻止的偷盜破壞
姜先生說,普通的一對家訓,完成拓印至少需要3個小時。另外,天氣對拓印也有影響,潮濕的環境下,拓片效果就差很多。每次拓印完,他都會送一份拓片到石獅市博物館。2009年5月,石獅市博物館就舉行了一次以古厝題刻拓片為主題的展覽,其中絕大部分是姜先生拓印捐贈的。
然而,姜先生的努力,還是無法阻止猖狂的文物偷盜,家訓題刻正遭受嚴重的破壞。據他統計,他拓過的一半以上的家訓題刻實體,已經被破壞或被盜走了。比如他第一次拓印的施之東家訓題刻,在三四年前他再次造訪時,已被小偷挖走了。
而晉江陳埭古厝里的林霽家訓,也未能幸免。去年,他在晉江博物館幫忙拍照,得知古厝所在的片區正在拆遷,馬上趕了過去。當他還在慶幸古厝沒在拆遷范圍內時,卻發現那則家訓不見了,一問才知被盜了。
看著這些題刻不斷被偷盜,姜先生痛在心里。他說,要趁一些家訓題刻還在時,盡快將它們拓印下來,“我感覺自己在跟這些小偷賽跑,也許此時此刻,就有一些題刻正在被破壞。”他說,雖然自己一個人要對付這么多“敵人”,但還是要盡力把它完成。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