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方向,泉州有志向。
把脈泉州實際,省委、省政府要求,泉州要著力解決人才、技術、創新要素積累不足,老機制與新要素結合不起來的問題,當好新福建建設的“領頭羊”。
面對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待,泉州市委、市政府以建設“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現代化泉州作答——亮出“促進項目落地、幫扶企業發展”活動周、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活動年、項目“百日大會戰”等特色活動,展開建設國家級海絲先行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金改區”、“綜改區”,實施泉州制造2025、數控一代示范工程、17個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等特色行動,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貢獻泉州力量,書寫“福建策 泉州志”的新篇章。
1至7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69.81億元,增長7.9%。
第三產業增加值、出口商品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增長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1%;規上企業裝備數控化率今年可達40%。
“海絲”建設漸入佳境,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總額超72.5億美元
全年投入12.26億元整治重點流域水環境,碧水藍天將成為古城不變的底色。
志一
2025 我有一個升級夢
實業,是泉州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注。
新常態下,從制造業大市,到制造業強市,泉州步伐堅定。接過“中國制造2025”地方樣板首根接力棒,這個城市與中國制造最頂層戰略同頻共振,開啟充滿自信的升級夢。
產業升級,數控先行。6月20日,全國“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現場工作會議在泉州召開。會場內,多年的創新探索凝聚為可鑒經驗,面向全國推廣。會場外,泉州在全省率先實施的“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已結出了百個示范項目和百家示范企業的碩果。在“機器換工”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下,全市研發投入比增三成,增幅全省最高。
閃耀的不僅是“數控一代”。佰源機械啟動建設國內首個紡織機械行業互聯網平臺——“針織創新互聯網+”平臺,為針織企業提供智能化服務管理;海天科技搭建起紡織服裝行業的“時尚夢工廠”,通過對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級,形成一個消費者、設計師、供應鏈等共享共榮、生生不息的紡織服裝綠色智慧制造系統“生態圈”……以“機器人總動員”、“創新平臺動員”、“互聯網+動員”為三駕馬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泉州風生水起。
志二
變革 無可限量的創造力
變革,是泉州人涌動不息的基因密碼。
窮則思變的年代,變革引領泉州成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示范區之一;“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當下,泉州以59家眾創空間、逾5000名創客以及超過1000個“雙創”項目,呼應時代的召喚。
變革的力量和成效,亦體現在泉州“金改”和“綜改”這兩大國家級試驗田。
隨著金融資本進入實體經濟、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兩個通道”的打通,小微企業迎來艷陽高照的金融生態——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導入企業擴大至17.23萬家,幫助企業獲得貸款授信超300億元;各金融機構形成小微金融創新產品5大系列212項,各類創新業務累計超過1000億元、受益企業達10萬余戶;金融新型業態快速發展,成為全國唯一獲批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三類新型金融機構的地級市,品尚電商互聯網金融平臺向服裝產業鏈上游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17.2億元,海峽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海峽石化產品交易中心交易額分別突破210億元和50億元。
與“金改”相呼應,民營經濟綜合改革朝氣蓬勃。晉江國家級新型城鎮化、石獅中小城市綜合改革、永春縣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獲批國家級試點;德化做強城關統籌城鄉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南安沿海三鎮產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等獲批省級改革試點;安溪龍門、湖頭等獲批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敢為人先、敢吃螃蟹,泉州先行先試步子更大、路子更寬。
志三
項目 丈量發展格局
“十三五”開局,百舸爭流。項目帶動,無疑是推動發展最持續的動力所在。
于是,一場激活泉州潛能的壓軸大戲——“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活動年”應時而生。
把泉州千頭萬緒的發展大計,都具體到項目上來!在市委、市政府專項部署推動下,“以項目論英雄”的戰局在全市各地拉開。重大項目策劃生成70個、前期推進取得重大突破40個、招商落地30個、開工建設50個……圍繞這一系列年度目標,廣招商、強前期、促落地,以項目促投資的嶄新格局就此打開,一場場加快項目建設的“百日大會戰”在各地打響。
當下的泉州大地上,新的發展脈動鏗鏘有力。
“中國芯”泉州研發。電子信息制造業巨頭晉華集成電路,正在泉州啟動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建設,志在改變我國存儲芯片目前100%依賴進口的格局。
“生命泉”泉州疏浚。正在報國家發改委審批的白瀨水利樞紐工程,將一躍成為全市最大的水庫,從根本上解決泉州中遠期缺水問題,并為金門供水工程提供水源保障。
“致富路”泉州穿行。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建設的興泉鐵路,打通了泉州與中西部地區資源互動的瓶頸,將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再添動力。
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得更廣,前8月,350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68億元。其中,新開工建設項目已超過全年任務的八成以上,不斷刷新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格局。
志四
民生 從每一滴水做起
農業是民生之本,水利是農業之基。
人均水資源量僅有300立方米,屬國際上通稱的“絕對貧水區”的泉州,將水利建設列為重中之重。今年以來,白瀨水利樞紐工程前期申報工作加速推進,計劃6月下旬完成相關報告修編并送審;七庫連通工程的龍頭項目——山美水庫至惠女水庫連通工程管道建設進展順利,建成后將有效解決洛江、泉港、惠安和臺商投資區等縣(區)水資源緊缺問題。
更廣領域里,保護水環境擎起城市大生態。重點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如火如荼,今年計劃投入資金12.26億元;山美水庫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成效初顯,山美水庫水質達到或優于二類水標準;“賽水質”成為各縣(市、區)小流域治理的新引擎,昔日的“臭水溝”紛紛華麗轉身,極大提升周邊群眾的“幸福感”。
切實可感還有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一年來,“老福利”、“新關愛”接連不斷,公立醫院綜改"滿城花開",九成外來工子女就讀公立學校,“中國快遞示范城市”花落泉州,泉港“救急難”工作列入全國綜合試點,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上億元扶貧專項資金精準施策斷窮根……今年1—7月,全市近八成財政支出投入民生領域,連央視猴年春晚泉州分會場主持人李佳明都不由地感嘆“泉州應成為中國幸福城市的模板”。
志五
海絲 延伸城市的世界腳步
思想比利劍更有力量。以文化為城市靈魂和氣質,泉州延伸腳步,擁抱世界。
以海絲起點的擔當,近年來,泉州著力構筑“文都+海絲”格局,打開城市外交的新通道。在去年11月舉辦的亞洲藝術節期間,泉州向亞歐文都城市發出共同建立“文化之都”城市聯盟的《泉州倡議》;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工商理事會的成立,構建起“一帶一路”全球“經濟朋友圈”……
引入“文都”視角,泉州以古城、新區、古港三大核心工程領銜,帶動全域文化聯動提升,城市變局躍然呈現:泉州領SHOW文創園區等一批文創園區向著文旅商的多元業態發展。泉州成功當選中國入境游“最具吸引力城市”,一大批帶著老泉州印記和文化味道的民宿悄然興起。今年6月舉辦的首屆泉州海絲古城定向穿越徒步活動現場火熱,有望成為國際性的城市文體賽事。
借力“文都+海絲”品牌,泉州再次打通了一條跨越大洲、活力奔涌的經貿大動脈。“泉州品牌海絲行”系列展銷活動持續開展,泉企紛紛“借船出海”,蓄勢將產業專區、營銷中心和跨境電商配送中心布局到“海絲”沿線國家。1—7月,泉州與“海絲”沿線國家年貿易總額超72.5億美元,約占全市貿易總量的51.0%。截至2016年7月,“海絲”國家累計來泉投資設立企業1559家,實際利用外資額23.7億美元;累計赴“海絲”國家投資或設立辦事機構共48個,投資總額4.54億美元。
“海絲申遺,泉州牽頭”。今年,國家文物局明確,由泉州牽頭,聯合寧波、廣州、南京等進行海絲申遺。今年5月、6月,海絲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海絲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接連在泉州召開。在建設21世紀新海絲的旗幟下,泉州與世界合作共贏正在加速度。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