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倒排工作進度,按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方案,真抓實干,不折不扣,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全力以赴完成!”9月3日,市政府召開海絲申遺工作會議,申遺工作進入沖刺階段。
申遺之路,先行一步。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把海絲申遺確定為2018年中國世界遺產申報項目。自2001年4月,泉州正式啟動“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活動以來,已是第15個年頭。
申遺之夢,醞釀已久。負責組織海絲申遺辦日常工作的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出寶陽回顧了泉州申遺的部分重要時間節點:2001年起,泉州高舉海絲申遺旗幟;2006年和2012年“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曾兩次列入中國申遺預備名單;由泉州主要發起的海絲申遺活動,得到國內其他城市如廣州、寧波、南京等的認同與響應,2012年海絲申遺城市已達9個;2014年11月,《聯合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泉州共識”》在泉州簽署發表;2015年9月,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泉州是創始成員;今年8月29日召開的國家文物局海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會上,按國家文物局要求,我市牽頭與各申遺城市聯合簽訂海絲保護與申遺聯盟章程、聯合協定。
申遺工作,有序推進。目前,泉州作為海絲聯合申遺的牽頭城市,各項申遺工作和牽頭服務工作按時間節點高效推進,全面展開,得到國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這其中包括配合、推動申遺文本初稿基本形成,海絲申遺各項工作協議的簽訂,各城市工作的協同同步推進,海絲史跡文物本體保護修繕方案編制、申報并陸續獲得核準批復,遺產點環境整治方案基本完成編制等內容。
遺產點修繕工作的行動“資料庫”
“1991年2月1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乘坐‘和平號’方舟,駛入后渚港。我記得那天的雨下得很大,而第二天考察開始之后,泉州晴空萬里。”泉州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副研究館員、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實踐導師姚洪峰一直記得那年的場景,正如泉州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結下不解之緣,他用自己在文物保護、修繕方面的專業知識,與申遺一路相隨。
按照日前召開的全市海絲申遺工作會議部署,泉州作為海絲申遺牽頭城市,工作任務有9大項,包括城市聯盟工作、管理協調工作、標識系統建設、專項保護管理辦法、申遺宣傳片拍攝、公布實施管理規劃、展示總中心及泉州節點片區(包括泉州、漳州、莆田)分中心建設、迎接國際專家檢查工作、宣傳工作等。
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姚洪峰就陸續參與開元寺、天后宮、文廟、洛陽橋等文物古跡的修繕工作,這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現在的申遺遺產點。那些年的工作,被他稱作“前期準備”,其間累積的寶貴經驗,讓他如今在泉州各個申遺遺產點的修繕工作中,化身一本行動的“資料庫”,隨時都能提供相關的歷史修繕資料。
此次申遺過程中,泉州的遺產點全國最多,占了近一半。在姚洪峰看來,這既是因為這里大量的海絲遺存屬于石質文物,自我保存能力強,更得益于多年來泉州持續不斷進行修繕保護工作。“我們的保護修繕工作,也與時俱進更新。維修理念方面,盡可能與國際接軌;修繕技術方面,提升速度很快,引入三維激光數字測繪手段對文物進行測繪,用X光檢測文物……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他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