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僑鄉泉州,綿延千年的紅磚古厝以富有生命力的“泉州紅”傳承,成為一張極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如今,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域,泉州人也以自己的不懈探索,抹出一片亮麗的特色“泉州紅”。
近年來,泉州上下凝心聚力,只爭朝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改革創新、打響品牌,扎實推進意識形態工作,為深入貫徹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加快建設“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的現代化泉州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撐。 □泉州網記者 殷斯麒
泉州牽頭推進海絲聯合申遺,引起廣泛關注。圖為我市申遺遺產點之一的南安九日山今年舉行的仿古祈風活動。(資料圖片)
唱響正氣歌
培育新風尚
2013年,泉港區涂嶺鎮黃田村黨支部原書記陳其偉因積勞成疾病逝于工作一線。擔任村書記26年來,他默默耕耘在農村一線,帶領百姓開山辟路、養山護水、勤勞致富,使黃田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贏得當地群眾的信任和社會的贊譽,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山深處領路人”。
崇尚道德,見賢思齊。先進人物的精神薪火相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熱火朝天。目前,全市共建設24個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街道、社區,打響“紅色文化”品牌;推出吳一心、陳其偉等先進典型;石獅鳳里派出所入選中宣部第二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2人榮獲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7人入選中國好人榜,數量居全省第一。
去年,泉州榮膺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以創建文明城市起筆,泉州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內涵不斷豐富。晉江、石獅、惠安、永春、德化等5個縣(市)相繼保持或提名“全國文明縣城、城市(縣級)”、11個村鎮保持或榮獲“全國文明村鎮”、21個單位保持或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環泉州灣文明城市群初具雛形,文明新風不斷吹拂。
宣講,是思想文化工作的必修課。說教式的宣講缺乏吸引力,“接地氣”更能聚人氣。由市委、市政府和華僑大學聯合主辦的“華大講堂”持續高水平運作,邀請國內權威名家講課,2015年被評為省十大社科講壇,成為全市一張名牌。此外,激情澎湃的各類講堂、講壇達21個,宣講骨干2000多名,理論學習超市、學習網站、學習公眾微信平臺有800多個。
透過媒體的鏡頭,泉州在發展進程中的一幕幕就此定格,向全世界傳遞泉州好聲音:聚焦“金改區”“綜改區”“海絲先行區”“泉州制造2025”等主題,借力《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福建日報》、福建廣播影視集團等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大力度報道我市各項中心工作。堅持營造導向氛圍、增添正能量,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及時傳遞黨委政府聲音;聚焦防御臺風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組織省內外媒體深入一線,宣傳報道災情進展、防災工作以及搶險、災后恢復重建中涌現的感人事跡、先進典型,有力凝聚防災減災強大合力。
傳播特色文化
推動產業發展
每到周末,公益性文藝演出不時在梨園古典劇院、泉州木偶劇團上演,為泉州市民奉上一道道傳統文化大餐;
T淘園、領SHOW天地文化產業園區推出“刺桐文化廣場”等活動,開設主題展覽、廣場活動等,打造“沒有圍墻的文化館”和“永不落幕的群眾文化舞臺”;
海交館里的“海絲”展覽專場、歷史文物展覽等,豐富了群眾的業余生活……乘著文化發展的東風,文化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把市場機制引入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發動民營企業家捐資6000多萬元作為當代藝術館基金,捐資3000萬元設立南音南戲發展專項基金;推動從“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持續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機制改革,全市14家國有文藝院團有12家劃轉為公益性傳承機構,1家轉制為企業,1家完成撤銷工作,穩步推進廣播電視臺整合改革工作,有效激發和釋放文化單位內生發展活力。堅持“文化+”理念,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泉州市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等文件,加快實施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推動文化與科技、旅游、信息、網絡、工業、金融等融合發展。
德化的瓷、安溪的茶、惠安的雕藝……文化品牌戰略深入推進,著力打響“海絲文化”“閩南文化”“東亞文化之都”品牌等。2015年全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48.4億元,總量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02.96億元、同比增長14.6%,文化產業成為全市經濟支柱性產業。
提升城市品牌
匯聚發展正能量
在“海絲先行區”建設中,在“東亞文化之都”推進的燃情歲月里,泉州文化建設高潮迭起。攤開幾年來的文化日歷,一個又一個激動人心的文化事件和文化故事,生動演繹著這座千年古城品牌推廣的鏗鏘步履。
過去幾年,一場場精彩的文化大戲在泉州上演:成功舉辦2013世界閩南文化節,構建世界閩南鄉親共同的精神家園;2013年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在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策劃組織了一系列卓有影響的文化、學術活動,有力地服務了國家文化外交;2015年11月,由文化部、省政府主辦的第14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二屆海絲國際藝術節在泉舉辦,是福建、泉州歷年來舉辦的規格最高的一次國際性藝術盛會,在規模、層次、內涵、影響等方面都有新的拓展和延伸。以此為契機,“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永久落戶泉州;央視猴年春晚、元宵晚會在泉州設立分會場。海絲文化、閩南元素精彩亮相熒屏,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文化宣傳不拘于內,作為“海上絲路”唯一代表城市,泉州參加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的“絲綢之路與創意城市”展覽和《中國一日·重返泉州》活動;啟動泉州城市國際形象推廣工程,與中新社簽署對外傳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全國首個與中新社正式建立對外傳播戰略合作關系的地級市;與四大洲最大華文媒體《歐洲時報》《美國僑報》《大洋日報》《非洲華僑新聞報》及《臺灣導報》聯合辦報;今年春,國家文物局正式確定由泉州市牽頭,聯合廣州、寧波、南京等城市,全力推進中國海絲聯合申遺,泉州作為海絲起點城市再度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風正一帆懸,萬象始更新。面對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人民群眾對美好明天的新要求新期盼,泉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正釋放出無窮的創造力,演繹出更多的精彩燦爛。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