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了,今年姍姍來遲的鐵觀音春茶迎來了采制高峰。今年茶葉的品質怎么樣?茶葉加工技術又有何革新呢?日前,記者來到安溪縣進行采訪。
今年茶葉質量佳
感德鎮是茶鄉安溪的茶業重鎮,記者來到感德鎮老固茶葉專業合作社的一片茶園里,遠遠地就能聞到一陣茶青的香氣。趁著近期難得的晴好天氣,采茶工人們戴著帽子,挎著茶簍,在茶園里嫻熟地采摘茶葉。
“今年的春茶比往年推遲了一個禮拜左右。”合作社負責人陳兩固告訴記者,雖然茶葉的采摘時間推遲了,但因為成熟期的天氣相對往年來說更好,因此茶葉的質量也有提升,產量上則與去年相差不多。
安溪縣感德鎮鐵觀音制作技術研究會會長陳清元最近一段時間也經常來往于各個茶園,查看今年茶葉的采摘情況。他說:“今年采的茶葉葉面厚,茶青消青走水比較均勻,茶梗、葉柄表皮不易脫離。
陳清元表示,今年產的茶質量比較好,產量比較穩定。為了幫助茶農更好地采茶和制茶,安溪相關部門改變了以往采茶時期“看天吃飯”的做法,“五一”采茶前,安溪廣大茶農、茶企、合作社便與安溪縣農業和茶果局、氣象局聯合制定采茶技術方案。比如,根據海拔、溫差條件,精致化調節修剪時間,調整制茶時間;通過肥水調節,延長茶葉采摘期;實行適當嫩采,分期分批采制茶葉等。這樣的“測天吃飯”也為提高茶葉品質奠定了基礎。
“去冰箱化”成重點
茶葉質量好,也需要過硬的加工技術。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來自感德鎮鐵觀音茶制作技術研究會的會員們之間也會相互“串門”,交流制作工藝,其中“去冰箱化”是大家主要探討的問題。
據了解,近年來,清香型鐵觀音茶“去冰箱化”被安溪縣列為茶業工作重點課題,鐵觀音茶“走出”冰箱,符合目前市場上大多數人越來越喜歡“重口味”的風格,同時,讓茶葉更便于商旅出行攜帶。
“20世紀90年代以前,冰箱還比較少見,很多茶葉的儲藏都是在常溫條件下,如放在谷柜里,對茶葉質量的影響不是很大。”陳清元說,冰箱儲藏是隨著后來新興的制茶工藝出現和家庭電器逐漸普及后才出現的。“去冰箱化”是克服當前安溪縣茶葉制作與品評中存在的輕搖青輕發酵,片面追求“白水”“香、鮮、爽”,對冰箱過度依賴等問題的一個有效切入點,是積極回應消費者呼聲的一個具體行動,更是提升茶業基礎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載體。
陳清元表示,今年的春茶采制,他們也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比如說適當嫩采、提前采摘、延長采摘期,加重發酵程度;合理炒青,炒青干濕度合理;揉捻時能夠保留紅邊,重揉捻輕包揉等。
很快,“去冰箱化”的有效實施將讓人們品嘗到另一種風味的鐵觀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