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金融扶貧模式,實現貧困戶、企業、銀行三贏——
貸款變股份 月月有分紅
記者來到泉港區前黃鎮鳳林村貧困戶連小青家中時,她剛剛騎著電動車送完報紙回家。談起脫貧之路,她難掩激動:“借助金融扶貧小額貼息貸款政策,貸款5萬元,不用找人擔保,政府還補貼每月的利息。把這筆資金投放到大象農業企業,讓我在送報收入之外還有固定分紅。”
銀行工作人員到泉港區前黃鎮現場辦理金融扶貧小額貼息貸款
45歲的連小青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多年前,丈夫因病過世,她獨自一人撫養三個孩子。大女兒無工作能力,二女兒和小兒子尚在讀書。連小青以送報為生,年收入不足一萬元。
脫貧的轉機出現在去年。2016年,針對貧困戶缺資金、少技術的實際,泉港在前黃鎮探索推行金融扶貧小額貼息貸款政策。采取金融扶貧“公司+農戶”模式,將沒有產業發展能力、以打零工為主的貧困戶對象優先推薦到大象農業等農業龍頭企業工作。泉州農商銀行為貧困戶辦理每戶5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期限三年,投放于用工企業用于發展生產,再由企業每月為貧困戶發放500元的固定分紅。在村兩委的見證下,連小青與泉州農商銀行泉港支行簽訂協議,成為金融扶貧政策的受益者。
此外,鳳林村還拓展了另一致富“門道”——黑山羊養殖基地。據鳳林村黨支部書記連華輝介紹,基地由村里6戶貧困戶和20戶殘疾戶入股,連小青也是“股東”之一。貧困戶入股的資金由區、鎮、村共同承擔,年底根據銷售收益進行分紅,每年可至少分紅5000元。
送報收入加上一些固定分紅,讓連小青肩上的擔子輕了不少。如今,連小青的二女兒畢業后在一家幼兒園任教,兒子也考上了清華大學。“生活會越來越好的,我有信心!”連小青笑著說。
截至目前,泉港區金融扶貧小額貼息貸款政策共惠及142戶貧困戶,發放扶貧貸款624.77萬元。通過創新金融扶貧模式,貧困戶手上的扶貧小額貸款變成了“可造血”的源頭活水,企業也緩解了發展資金不足問題,銀行可最大限度減少風險,實現貧困戶、企業、銀行的三贏。
□記者許雅玲 通訊員林弘梫 文/圖
超2億元小額信貸助力脫貧
泉州市扎實推進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去年共發放扶貧貸款5620.06萬元,助力1317戶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今年,泉州市進一步加大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力度,截至5月31日,全市已放貸2億多元。
2014年,安溪縣被確定為全省扶貧小額信貸試點縣,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縣級工作協調小組及扶貧小額信貸促進會,積極開展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成效顯著。去年,安溪縣投放的扶貧小額信貸達4120萬元,924戶農戶得到信貸資金支持。南安、永春和德化等3個縣(市)也于去年被列為全省扶貧小額信貸試點縣。
同時,全市各銀行業機構大力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建設,加快形成“征信+財政資金擔保+銀行貸款”的扶貧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模式。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放大扶貧小額信貸風險擔保金的擔保倍數,配足信貸資源,建立授信綠色通道,對符合條件的扶貧小額貸款3天內辦結發放,并給予利率優惠,確保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增速高于農戶貸款平均增速。
□記者 許雅玲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