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項目是支撐,是載體。創新是關鍵,是動力。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討論審議時說,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經濟大市泉州,就是在不斷跳出老套路,搶抓產業轉型的機遇中,再造新的優勢,實現新的作為,為新福建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今年初以來,泉州持續推進“項目攻堅年”,一批重點項目跑出了“泉州速度”。總投資50億元的晉江矽品集成電路封裝測試項目,是晉江打造集成電路千億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總投資30億元的安溪天電光電二期建設項目,將建設LED封裝應用生產線,提高LED封裝應用生產能力;總投資10億元的中國物流泉州綜合物流園區項目,用地392畝,將建設公鐵聯運物流集散、倉儲、信息平臺……
“算大賬、看長遠,一批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和投資量大、建設周期長的重大工程,正深刻改寫泉州的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泉州市長康濤信心滿滿。
實體經濟筋骨強健
實體經濟,是泉州經濟最大的基礎,也是泉州人引以為豪的資本。泉州市副市長洪自強說,一系列重大項目加快實施的背后,是泉州工業投資和民間投資的逆風飛揚,更是強健了泉州實體經濟的筋骨。
結合“十三五”規劃,去年以來,泉州市對17個重點產業逐一分析梳理,按照轉型升級發展方向,分析優勢、立足長遠、面向高端,精心策劃一批事關泉州產業發展前景和產業關聯度高的重大項目。圍繞產業發展方向、龍頭項目、集聚區域、發展平臺、組織架構、政策措施等六要素,目前,17個
路線圖共謀劃高端環節項目、重大平臺945個,總投資1.1萬億元。
泉州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得益于此,民間投資實現高速增長。泉州工業投資主要依靠激發創新源動力,推動工業企業轉型升級。“隨著泉州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持續推進,工業企業整體呈現出供需向好、效益改善的運行態勢,民營企業投資信心逐步增強。”泉州市經信委主任黃國富說。
記者從泉州市統計局了解到,去年泉州市固定資產投資突破4000億元,保持兩位數增長速度。尤其是民間投資再創新高,對固定資產投資貢獻率呈現不斷提高勢頭。
去年以來,泉州市實行一系列鼓勵和擴大民間投資的政策,積極推進項目多形式的招商融資,全市民間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全市民間投資完成2933.77億元,同比增長20.3%。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在鞋服、食品、建材等傳統制造業進入調整期的大背景下,去年以來,泉州將發展的目光持續投向光電、集成電路、電子商務、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培育出一大批新興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
目前,泉州已建成或在建的經科技部門確認的高新技術企業有311家。其中,電子通信類的有鯉城火炬電子科技信息、金太陽等;光電的有晉江中策光電、安溪鼎泰等;新能源、新材料的有南安陽光大地、安溪三凈環保等;機械類的有晉江晉工、南安瑜鼎等;智能制造的有洛江佳泰數控、石獅通達等;另有一大批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如晉江龍峰紡織、安踏等。
據統計,泉州現有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超500家,33家企業先后入圍省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名單,172家企業列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常態化監測工作樣本企業。
“對于泉州來說,加快產業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就是要在現有產業經濟基礎上,推出一批有分量的新興產業項目,做大做強更多的新興產業企業,提升泉州經濟的科技含量。”泉州市發改委主任陳文堃說。
為加快新興產業項目落地,泉州以招引國內外行業龍頭為核心,重點突破,帶動整個行業落地生成或實現整體提升,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
強力轉型下,產業版圖正在發生悄然變革,高新技術產業板塊漸成格局,在手項目投資高達1089億元。
隨著新興產業的崛起,一系列新技術和新產品在泉州取得突破——安溪光生物研究院與植物工廠完成投資4億元,申請發明專利9項;嘉德利電子成為全國第一、省內唯一的專業電子薄膜制造企業,電子薄膜產品系列國內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同時,泉州新興產業不斷書寫傳奇:泉州微波通信產業基地是目前國內民用微波通信射頻組件的最大生產基地,射頻部件的研發和制造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無線對講機占全國市場份額70%以上。
“經過幾年精心培育,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呼之欲出,這極大改變著泉州的產業格局,提升了泉州產業經濟的競爭力。”康濤說。
政務能力持續提升
春節前夕,泉州市下發加快項目建設、城建項目建設“大干40天 比拼開門紅”兩大活動方案,進一步凝聚士氣,動員全市上下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全力攻堅克難,確保經濟實現好開局。
開展招商攻堅活動,項目是關鍵。項目來自哪里?靠策劃、靠招商!除了抓緊推動已簽約項目快速落地,已開工項目加快建設外,泉州提出,要搶抓2018年機遇年,爭取一批重大項目今年談成、當年落地、當年建設,爭取2019年底、最遲2020年上半年建成。為此,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招商攻堅活動。全年確保謀劃生成項目400個以上,確保完成招商(簽約)項目150個以上。簽約的基礎設施項目要求總投資5億元以上,產業項目總投資2億元以上,社會事業、農業項目總投資1億元以上。
為加強項目招商力量,泉州市政府三位副市長分別擔任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三個區域的招商工作小組組長。
發展新興產業,技術和人才尤為重要。去年以來,泉州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培養機器人技術、智能裝備技術的高端人才;聯合中科院等國內外高校、研究院所成立福建(泉州)半導體科技研究院,培養半導體專業研發人才;推進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石墨烯材料產業化應用研究院建設,培養石墨烯研究開發人才。
作為民營經濟大市和民間資本強市,如何有效激活民營資本的投資熱情,十分重要。泉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永寧說,去年以來,泉州市先后出臺《2017年投資工程包實施方案》《關于建立正向激勵機制促進有效投資的十二條措施》等文件,提出具體舉措,并拿出“真金白銀”獎勵。同時持續推動國家級金融改革、民綜改革。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泉州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落地簽約數位居全省首位。(記者 劉益清 何金)
評論
強起來 靠創新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強起來,靠創新。經歷經濟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泉州人,對此有著深刻感受。
以民企為主體的泉州經濟,發端于草根工業,改革開放初期,曾經村村辦企,戶戶冒煙,是典型的家庭作坊式、粗獷型工業,技術含量低、創新能力薄弱。憑著愛拼敢贏的精神,逐步做大。
經濟規模從小到大,可以靠愛拼敢贏,但要做強,要保持持續競爭力,只能靠創新。泉州人的創新,始終走技術和管理兩輪并驅的路徑。1998年,在亞洲金融危機的風暴中,恒安集團逆勢在香港上市,改變了家族管理的模式,成為泉州首家建立起現代管理模式的民營企業;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襲來時,恒安重金聘請國際頂級咨詢機構,掀起企業管理的變革,完成了精益管理的制度植入。這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創新,使恒安成功越上百億元、兩百億元的門檻,國內行業龍頭地位牢不可撼。繼恒安之后,泉州100多家民企登陸國內外資本市場,形成令人矚目的“泉州板塊”。經過資本市場的檢閱、洗禮,泉州不少民企完成了向現代企業的身份轉換,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在技術變革上,泉州同樣不輸人、不輸陣。泉州人深知,不創新,躺在勞動密集型企業上吃老本,必然會遇到被淘汰的一天。經過一輪又一輪技改、創新、轉型,泉州大多企業走上二次創業的路徑,躍上“升級版”的發展空間。在轉型的過程中,面對人才短板,泉州與中科院、哈工大、華中科大等合作,設立研究機構,與泉州產業對接。
泉州的實踐證明,惟有創新,才能更好更強,才能創造更新的明天。(記者 劉益清)
故事一
聽讀機里的兩會聲音
“阿伯,播放的內容都聽得清楚嗎?聲音夠大嗎?知道新錄入的內容怎么選定嗎?”3月7日,泉州鯉城區紀委組宣部部長黃莉彬第一時間將錄有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聽讀機,送到金山社區老黨員手中。
“太好用了!聽讀機里不僅有黨的十九大報告全文,還有修訂后的黨章黨規,這次又這么及時地送來了政府工作報告,可謂是應有盡有、一應俱全!”金山社區老黨員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政府工作報告全面深刻,又貼近民心,無論是取消流量漫游費,還是降低景區門票,都是人民的福音!”高校退休教師黨員張煉成激動地說。
據悉,為了進一步促進黨員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鯉城區紀委聯合海濱街道金山社區黨委為社區每位60歲以上的老黨員,分發了收錄有《中國共產黨黨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和黨的十九大相關解讀內容閩南語翻譯版等300多篇學習材料的聽讀機,讓行動不太方便的老黨員在家自學,足不出戶即可傾聽黨的聲音。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后,鯉城區紀委第一時間整理政府工作報告錄音,并將工作報告要點解讀等內容進行閩南語錄制。鯉城區紀委黨員干部和金山社區工作人員兵分多路,進門入戶,將這些“充過電、加過油”的聽讀機一一送還,手把手為每一位老黨員講解學習使用方法。
“這樣的聽讀機,來得太是時候了,急我們老黨員之所急。”金山社區老黨員陳麗水對記者說,“特別暖心。看看我,習慣講閩南話,現在年紀大了,聽力不同以往了,記性也差了。有了聽讀機,便利多了,我可以反復聽。”
“通過這種接地氣的學習宣傳方式,讓老黨員們能及時了解黨和國家最新的政策、動態,實為一樁美事!”鯉城區委常委、紀委書記洪金城說。(記者 劉益清 通訊員 林菲)
故事二
服裝產業的二次創業
為主動適應電商發展新常態,石獅市陸續建成一批服裝專業市場和服務業集聚區,形成了以青創城網批中心、石獅海西電商園為核心的電商運營區域。在剛結束不久的石獅市海內外鄉親新春座談會暨招商推介會上,石獅青創城網批中心二期作為石獅跨境電商服裝批發市場簽約項目的代表上臺簽約,為石獅電商發展再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據悉,石獅青創城二期將規劃為國際網批物流配送中心,預計投入1億元,建成集國際物流、快遞為一體的社會物流資源整合平臺,導入現代物流、智能物流,為入駐企業提供高效快捷、價格低廉的物流服務。
石獅青創城規劃總占地面積60多畝,總投資超3億元人民幣,分二期開發。截至目前,一期已經完成,總建筑面積為3萬平方米,建成集電商營運中心、國際服裝網批中心、電商中小型賣家市場、綜合服務中心等為一體的創新型電子商務產業,意向登記的國內知名服裝電商企業已有400多家,實際投入運營和正在裝修的電商企業共140多家,進駐面積超2萬平方米,其中年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就有18家,初步估算電商青創城入駐企業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預計2018年石獅電商青創城電商企業及其相關聯的倉儲物流、快遞服務等配套產業,年銷售額將達到100億元。
“互聯網+”時代下,石獅電子商務迅猛發展。近年來,石獅市委、市政府將發展“互聯網+實體經濟”作為石獅市實施創新驅動的重要支撐,推動本土傳統服裝產業深化電商應用,推動服裝產業二次創業。通過優化電商環境,拓展“互聯網+”領域,致力于打造區域性互聯網示范基地。同時,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等關鍵環節,石獅不斷加強平臺載體建設,先后建成海西(石獅)電商園、富星電商倉儲物流園區、青創城網批市場等電商平臺,引進知名物流公司,培養各類互聯網行業精英及電商人才超過7000名,形成電子商務生態圈。(記者 劉益清 通訊員 許曉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