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德化三班鎮蔡徑村,蒸籠般的窯爐邊,年過花甲的老窯工馮清桂馮清芳兄弟,正帶領十來名窯工,大汗淋漓地給燒瓷窯爐腔口不間斷地添柴。
柴燒是德化陶瓷傳統燒制工藝。改革開放以來,德化實現燒瓷電氣化,柴燒窯爐僅存蔡徑村一處了。這里的柴燒陶瓷,已經有千百年歷史,窯工們依然守望著傳統的柴燒方式。低矮灰暗的土木結構灰瓦作坊,古老的傳統陶瓷生產工具和工序,亂石和耐火磚混合拱砌的窯爐,還有那憨厚淳樸、因長年煙熏火燎的古銅色面龐的窯工,使人穿越時空,仿佛來到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里的陶瓷作坊。
窯工來自田野阡陌,主業務農,農閑到窯口打工,補貼家用。窯工和泥土煙火相伴,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馮清桂兄弟是土生土長的本村人,祖上世代跟窯爐打交道。兄弟倆10多歲就到瓷廠打工,至今已經燒了40多年窯。
馮清芳說,上世紀末,他們開始承包村里這陶瓷作坊和窯爐,又籌集資金投入,2010年左右最火紅的時期,有一兩百號工人、6條窯爐,每年燒50多次窯。近年來,燒窯次數逐年遞減,如今有經驗的窯工很少了,幾條窯爐不同窯主,但燒窯的窯工都是原班人馬,都是上年紀的村民,這條窯燒好之后,又被雇傭到另一條窯干活。因為時下年輕人,基本不愿干這收入不高的累活了。■徐藝星 文/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