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楊巍 泉州建發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廈門建發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泉州分社總經理、泉州旅行社專委會會長
人物印象:或許與他經常親自帶團帶團的經歷有關,他笑容很能感染人,話語有親和力。改革開放以來,他伴著泉州旅游業的一同成長,對幾十年的旅游職業生涯侃侃而談。
如今,旅游業是世界第一大產業,我國的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全國許多省市都已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今天中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對旅游業的高度重視,更離不開旅游界前輩們不懈的努力。
初出茅廬
1992年,楊巍就讀華僑大學旅游系。1994年,學院畢業后的楊巍進入中旅工作。相較大城市而言,泉州的旅游業的發展可以說是“大器晚成”。1994年,楊巍在中旅工作的時候,泉州的旅游還帶著濃厚的“外交味”,周恩來總理說過的一句話令他至今印象深刻——“導游是民間的外交大使”。導游在當時是個“香餑餑”的職位——接觸的人事入境游的外來人士,國企編制,收入優越,社會地位高。能把愛好當做職業來做,對楊巍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帶著這份光榮與熱枕,楊巍就這樣踏上他的旅游生涯。從學院派到實干家,需經過無數的實踐。進入中旅工作之后,外聯、計調、導游再到財務,楊巍小心翼翼地對待每一個環節。
砥礪前行
奈何祖國有著大好山河,行、住、吃、購、娛這些接待硬件上的落后成為當時旅行社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客戶的行李中甚至還帶著熱水瓶。”作為旅游業的前輩,楊巍只能盡量協調各方面的資源,盡量給客戶最好的體驗,用服務來彌補硬件上的缺陷。上世紀90年代,入境游占據著整個旅游市場的大份額。1995年,五天工作制執行以后,國內旅游這個概念才漸漸興起。1998年,國內旅游的春風才吹到泉州。
剛入世的大學生,對工作充滿激情,對未來滿懷憧憬。三年時間,楊巍走遍全國。豐富的帶團經驗、突發狀況的靈活處理、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加上一個服務客戶的赤誠之心,楊巍已然是一個優秀的導游。又三年,楊巍作為中旅的優秀員工當上了部門經理,先后兩次獲得泉州市導游大賽十佳導游。
走出體制
2000年后,入境旅游逐漸成熟,而另一邊,國內旅游方興未艾,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楊巍認為要把握國內旅游的市場,而似乎公司更加心儀遠方來的高端客戶。楊巍與公司的分歧令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未來。2006再三思考過后,不顧父母的極力反對,楊巍毅然離開中旅。時年正值建發國際旅行社開到泉州,廈門的運營模式來到泉州“水土不服”,與建發一拍即合,楊巍當上了泉州建發國際旅行社的總經理。從此,楊巍便走出體制,大施拳腳。
建發十二載
2006年,國內旅游已經比較成熟。楊巍到建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我們要瞄準空白市場,做別人沒有的東西。”楊巍獨創策劃的“發現之旅”、“旅游局長為您當導游”等系列旅游活動更是讓業績平平的建發一鳴驚人。
通過市場的精準化拓展,楊巍帶領建發迅速積累了客源,兩年后便超越了“老東家”。而彼時,中國旅游業已經不單單只是入境游,國內旅游的興起和出境游迸發出的萌芽,正在一點一滴地改變旅游業的格局。
1997年3月,經國務院批復,國家旅游局、公安部聯合發布了《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游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從限制處境旅游發展為不鼓勵。2008年,建發旅行社拿到了第一批赴臺游資質,當時福建省內獲得資質的只此一家。“這是一個機遇”,于是建發大力發展港澳臺旅游,最終成功轉型做出境旅游。
2014年,許多旅行社走經營模式創新概念——加盟。短時間內,四處開店,一手控制供應商,一手拿著加盟費。對這種百利而無一害的經營模式,楊巍不敢茍同。他主張從市場出發,做好服務的提升,才是旅行社發展的硬件基礎。“我們不只是提供旅游服務,我們會根據客戶群體的差異,提供我們專業化的服務。”多年來,除了傳統接待,建發還提供私人訂制、會議接待等服務。
人物對話:
記:您為什么不看好加盟?
楊:導游是一點一滴,經過專業學習出來的,這樣的人才能為客戶提供好的服務。而加盟商他更多的是個銷售平臺,我不認為他們能做好服務,所以我不愿意讓公司去冒險。
記:旅游業發展與改革開放有著什么樣的關系?
楊:可以說旅游既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又是改革開放的推進者。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