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兩個小時隊,只為領一個號。
位于北京中駿 · 世界城 E 座 B1 層的海底撈智慧餐廳,10 月 28 日開始對外試營業,距今已一月有余,但熱度仍然不減。
這家海底撈每天 11:00-14:00 和 16:00-21:00 營業,提前半小時在現場和網絡放號。由于網絡搶號難度很大,不少消費者在放號前兩小時便到達門口排隊等候現場放號。
機器人送菜很新鮮,但并沒有節省人力
一進餐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環繞式投影。
據海底撈介紹,環繞式投影有 6 個場景主題,分別是星空、桃園仙境、雪山、油畫、治愈。據 觀察,在主題切換時會吸引比較多眼光,其余時間大部顧客都專注涮鍋,沒太留意投影的事。更吸引人眼球的是跑來跑去的送菜機器人,這些送菜機器人的供應商是一家叫擎朗智能的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擎朗是一家主營 L4 級室內無人駕駛服務機器人的創業公司,其機器人主要用在餐廳、酒店、KTV等服務場所。
擎朗配置在海底撈智慧餐廳的服務機器人有兩類,一類是花生送菜機器人,另一類是花生收臺機器人。消費者比較常見到的是前者。
這些機器人身上,融合了激光雷達、深度視覺、機器人視覺三種導航技術,會前進、轉彎、識別障礙物。遇到障礙物(人、椅子等),機器人會通過微調前進方向、后退再前進等方式躲避。如果躲無可躲,機器人會停下來,發出提前設置好的警告音“親,麻煩讓一讓吧。”
機器人把菜送到指定桌號附近后會自動停下來,由負責服務的工作人員過來上菜。工作人員上完菜后,在控制平板上按一下完成,機器人就會自動返回廚房。
個有意思的細節體現了顧客對這些機器人的好奇和喜愛。本來,工作人員用手拍一下機器人腦袋上的裝置,它就會自動返回。“由于平時用手拍機器人腦袋的客人太多了,有時我們還沒上完菜,機器人就已經走了。所以現在改成了在平板上按確認,機器人再返回。”
據擎朗智能統計的數據,目前花生送餐機器人在海底撈運行,每天每臺傳送 150 次,運送近 300 個托盤,比傳菜員的運動量更大,且一臺機器人只需要 99 元/天,相當于餐廳人工成本的一半。
送菜機器人似乎并沒有幫助海底撈這家智慧門店節省多少人力
由于這家門店目前還處于試運營階段,每天 11:00-14:00 和 16:00-21:00 開放營業,這兩個時間段剛開放的時候客流量特別大,有時光靠機器人應付不過來。特別是大堂旁邊一小塊區域,由于過道比大堂狹窄,機器人過來比較麻煩,經常能看到服務員送餐。
“海底撈一個門店普遍有 130 人,我們這個門店只有 100 人。節省下來的 30 人全是后廚的。這 30 人全都被揀菜機器臂所取代了。
海底撈的“產業互聯網”:中央廚房切菜包裝+機器臂揀菜+RFID 識別標簽
海底撈智慧餐廳,多個機械臂組成了一套自動化的揀菜流程。
其他海底撈的出菜流程是:顧客下單——后臺切菜——人工送菜。而在智慧餐廳,出菜流程是:中央廚房把切好包裝好的菜品送至餐廳庫房——顧客下單——機械臂揀菜——人工拆卸包裝并檢驗菜品質量——機器人送菜。
智慧餐廳庫房溫度設置在 0~4 度,適合存儲豆面制品、根莖與菌類、葉菜類、海鮮河鮮類、丸滑類,但不適合存儲牛羊肉類,因此它們還是由后臺工作人員通過羊肉機現切。庫房里菜品的分類和 iPad 點菜程序上的保持一致,每個機械臂對應一類菜。
機械臂把菜夾出來后,放置到托盤上。托盤順著傳送帶移到下一個類菜品的位置,接送另一個機械臂夾出來的菜。“每個餐盤底部,都有一個 RFID 標簽,系統能通過這個判斷菜品是否還在保質期內。
意外驚喜:等位區的互動游戲
海底撈等位區的職能是,盡可能降低顧客等候用餐過程中的無聊和煩悶。我們常見的海底撈等位區擺著許多圓形的小桌和凳子,有零食、茶水、水果或稀粥自取,有五子棋、做手工減錢等小娛樂項目,某些店面還會設置美甲和按摩椅服務。
智慧餐廳的等位區設計成互動游戲區,裝修風格偏科幻,一進去便能看見一面大屏幕,屏幕對面是階梯分布的座位區。座位區設計得很密集,單個座位面積小且挨得近。
但是,如果參與到互動游戲中,這些不舒服是很容易忘掉的。參與游戲需要先下載一個海底撈 app,然后掃描屏幕上二維碼,等候游戲開始。
送菜機器人、環繞式投影、揀菜機械臂、等位區互動游戲,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海底撈第一家集大成的智慧餐廳。1 個億的建造成本最終反映在菜單上,平均每道菜品比其他海底撈都要貴 15%~30% 左右,菜品也沒有其他門店齊全。
智慧元素的加成,能不能覆蓋掉價格上的增加,那真是見仁見智了。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