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王建勝 泉州市溫州商會創會會長、泉州市基業電器成套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泰航船舶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環宇集團福建銷售總公司總經理
人物印象:德才兼備,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短短兩個小時的采訪中,身邊的人并未稱呼他的社會頭銜,而是叫他“阿大”。一個十分親切,又體現著鄉音鄉情的昵稱。在溫州方言中,“阿大”即為大哥的意思。因為家中兄弟他排行老大,于是他從小就懷抱振興家族的責任。事實上,他也因著這樣的個性,不僅撐起家族的一片天,同時,亦帶領在泉溫商團隊開拓了一片商會天地。泉州市溫州商會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盛名滿刺桐,一路走來,可謂篳路藍縷、同心同德。作為一個沐浴改革開放的陽光而成長起來的溫州人,他和他的商會兄弟們在泉州有著傳奇的創業經歷,也肩負著巨大的群體使命。
作為第一個異地商人在泉州成立的商會組織,無論在官方抑或坊間,溫州商會的聲名,堪稱一張燙金名片。而“阿大”王建勝,為這個商會品牌的建設,澆筑了靈魂。
細數改革開放的商人群體,能夠跟溫州人一比高下的寥寥無幾。無論你有沒有和他們打過交道,至少很多人或直接或間接地,聽過、見識過、參與過他們的創業故事。這是一幫無論“江湖之遠,廟堂之高”,都足以“千里負風雪,只為市場謀”的經商天才。有人總結——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溫州人;更有甚者,即便哪里還沒有市場,哪里也有溫州人在拓荒。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溫州人創造的一個個財富神話,其實都是“闖”出來的一條生存之路。
從溫州到泉州
1987年,由于家庭拮據,高中畢業的王建勝決定出門打拼一番事業。南風吹徹,商海潮涌。于是,他鎖定坐標溫州,目標卻是祖國東南門戶,號稱鷺島的廈門。可是,世間的事情,就是這般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機緣巧合之下,他考察了泉州的市場,發現自己所從事的五金機電行業最適合的落腳之處,卻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這大概是冥冥之中的宿緣”,很多年以后,談起與泉州的相遇,王建勝不無感慨。來到了這座文化色彩濃厚的古城泉州,從此在這生根發芽,對于一個風華正茂的異鄉人來講,意味著機會,更意味著挑戰。
選擇一座城市,扎根、發展、開枝散葉,與這座城市的精神相互投契,是那一代企業家共同的漂泊動機。溫州地域文化所承載的“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則給予了王建勝孜孜不倦的精神滋養,當他在泉州嗅到第一桶金的商機后,發現“愛拼才會贏”的閩南人,特別適合做生意和生活上的朋友。因著廣交天下人,打開智慧心的做人做事原則,他迅速地在泉州締結了一生的朋友圈和伙伴團。更讓人欣喜的是,在這里他不僅找到了自己的事業重心,也結識了一群同樣來自溫州,擁抱創富理想的老鄉與同仁。與此同時,泉州本地人對于這群敢想、敢拼、重然諾、重義氣的溫州人也格外認同。他們發現,這是做事業的一群朋友,也是做人特別成功的一個團隊。
“在泉州呆久了,那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心情,往往被我們的老鄉溫情所驅散,我覺得成立‘溫商大家庭’的契機,不斷地涌現在眼前。”
從企業到商會
2001年,人類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年,一切仿佛都以嶄新的氣息,在昭示著某種律動與蓬勃。彼時,高瞻遠望的王建勝已經意識到,異地經商抱團發展的力量。泉州市溫州商會的成立成為了時代和歷史的必然。
“溫商大家庭”的呱呱墜地,讓所有在泉的溫州商人凝心聚力,共同搭建起了心的港灣。甫一成立,這個異地在泉商會,就以迅猛的姿態急速擴大,成為泉州當地響當當的商會招牌。
事實上,這也是外地人在泉州成立的第一個商會組織,創造了一段商業歷史。
經過了13年的艱辛奮斗,王建勝的五金機電企業以初具規模,成為泉州市溫州同鄉會的老大哥,人稱“阿大”。2001年,泉州市“商會”概念還很模糊,王建勝率先領著在泉的溫州同鄉會成立了泉州市溫州商會。溫州商會填補了泉州市異地商會的空白,從此便有了第二家、第三家異地商會···他們在商會這個大家庭里學習交流、互幫互助、資源共享、共同發展、追求共贏。
18年的成長
在閩南習俗里,男孩子16歲有個“成丁”禮。溫州商會2000年籌備,2001年正式成立,至今以度過了18個春秋。溫州商會已經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為意氣風發的少年。在這18年里,溫州商會從義全街——“溫商一條街”搬到了成輝國際五金城,會員增長至500多人,五金機電已經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鏈。2011年溫州商會設立黨支部委員會,再一次開辟了商會先河。
獨創以商養會
近年來,以勞動密集型的五金企業為主的大部分在泉溫商發展前景不容樂觀。溫州商會獨辟蹊徑,開創溫商百特匯——商會名義下的實體經濟。一方面商會身先士卒,敢于嘗試,引領商會成員轉型;另一方面,以商養會的模式大大減輕了商會的經濟負擔,增加會員粘度,每個人都可以為商會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一水一電一環保”是目前百特匯主要經營的項目,多元化的項目讓商會成員可以選擇性的參加,各展所長、物盡其用。
新生代聯合會
2016年泉州市溫州商會成立了新生代聯合會,由40歲以下的新生代企業家組成。同三十幾年前的第一批溫商相較而言,同是熱血青年,眼中泛著未來與希望;同樣的溫州精神,愛拼敢贏、敢為人先;同樣的團結共進,力求共贏。變的是腳下的這片土地,在時代滾滾的車輪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同的是他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前輩的指引和幫助下成長。這批溫二代將接下前輩們手中的接力棒,傳承和弘揚他們的溫州精神。(文/正煒 涂志圣)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