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鄭君亮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木雕藝術大師,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安木雕項目傳承人。
人物印象:敦厚樸實,少語無華,但他的作品既有深入的精雕細刻,又不乏烘托素材本身的隨形夸張,令人浮想回味無窮。他是個用作品說話的工藝大師。
鄭君亮作品《禪心》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世家傳承
鄭君亮出生在泉州白沙村的一個木雕藝術世家。曾祖父鄭大才、祖父鄭國來都是修繕寺廟的大師,父親鄭成金則在佛像雕刻上有很深的造詣。鄭君亮從小耳濡目染,對雕刻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66年隨父親鄭成金、二哥鄭君標進入惠安工藝廠,操起了刻刀。1970年鄭君亮到福建工藝美術學校進修學習。在學校里,他學到了許多理論知識和藝術品鑒賞能力,為以后的木雕生涯奠定了基礎。
鄭君亮作品《迎東風》
承前啟后
作為惠安木雕的傳承人,鄭君亮繼承了先輩的衣缽。木雕經歷了數千年的傳承和工藝演變,已經到了能“化腐朽為神奇”的地步。在人物雕刻中,鄭君亮特別注重“虛實結合”的融合美,即人物外的配景以虛來表示,而作品中的人則用實的方法來描述。鄭君亮表示,他將把繼承來的衣缽傳承下去,木雕是一門手藝,更是一方文化。
創新與發展
如果說1995年以前的鄭君亮是在學習或繼承祖輩的手藝,那1995年之后的鄭君亮則是在創新與發展的道路上飛奔。為了能有更好的創作條件,1995年,惠安縣洛陽白沙君亮木雕廠成立。繼承了祖傳的世家技藝,并在惠安工藝美術廠磨礪多年,還帶回盧思立大師研究多年的自然型木雕新技法。在朋友的幫助下,鄭君亮的君亮木雕廠很快運營起來,并走上正軌。
實至名歸
經過了多年的沉淀與鉆研、創新與發展,鄭君亮辛勤的汗水也一點一滴逐漸得到回報。他的作品頻頻亮相各種展會,也得到了藝術社會對創新作品的不同反饋。在2007年參加了第六屆中國(惠安)國際石雕石材園林碑石博覽會“惠藝杯”雕藝精品大賽,他的作品《甘露滿人間》得到中國工藝大師,上海工藝美術學會會長朱玉成先生的贊賞;在創作優秀作品的同時,鄭君亮不忘提升自我,參加了進修班的學習,對他之后作品的創新影響頗深。2012年,對鄭君亮來說是成就之年,他不但被確認為泉州市非物質遺產惠安木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且有四件作品選送到云南國家博物館參展。鄭君亮在繼承傳統雕刻藝術的同時,還進行技藝創新,所以他的作品不僅工藝精湛,每個作品更有它的獨特之處與蘊意。
薪火相傳
惠安木雕興于唐朝、五代時期,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年以來,是千千萬萬木雕師的傳承與改進,鄭君亮也是這樣一位傳承者。他先后兩次帶徒,林衛東、劉以海、鄭君輝等人都是他曾經的學徒。為培養下一代對雕刻藝術的興趣,2013年,君亮藝術館開館并長期對公眾免費開放。2017年,鄭君亮著作的《傳承》中,也分享了許多創作的方法和細節。(圖/文 涂志圣)
鄭君亮作品《三英戰呂布》局部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