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福建匹克集團有限公司、匹克(香港)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福建泉州市工商聯合總會(總商會)副會長、泉州鞋業商會副會長、"2012中國經濟十大領軍人物"
人物印象:對內,他就像個“大家長”,帶領著匹克成長為國際大品牌;作為一家之長,他往往以身作則,帶領著子女們不斷進步,時刻關愛他們的成長。對外,他是個沖鋒陷陣的先鋒,是打造本土品牌、打造國際品牌的先驅者。
第一批沐著改革開放春風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大多是白手起家,憑著自身努力在商海中披荊斬棘,開創出自己的一片藍天。許景南也不例外,他經常大方地告訴記者,自己是拉板車起家的。
平凡卻不甘平庸,許景南在拉板車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資源。通過打入別人的圈子,思考別人成功的模式,許景南很快就學到了一些“門路”,積累了自己的第一筆創業資金。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孟子有一句話如是說。許景南的創業路充滿了磨礪,原本打算代工的品牌工廠撤出泉州。“這對于當時的我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打亂了我所有的計劃。”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之際,許景南只好硬著頭皮高薪聘來團隊,創立自己的品牌。
成立品牌意味著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承擔更高的風險,性格堅毅的許景南打算“扛”下去。于是,匹克成為泉州鞋服行業最早創立品牌的公司之一。先下手為強的匹克日益壯大,甚至后來成為泉州“鞋王”。但榮譽并沒有讓許景南停下腳步,而是愈發努力地追求發展。
每個時代、每個行業都需要一個“引領風騷”的先驅者,許景南就是鞋服行業的“領頭羊”。上世紀80年代末,創立品牌,攜手國家八一男籃,迅速打開市場,而后通過簽約“戰神”劉玉棟為代言人,開始在國內名聲大噪;90年代末,通過改變營銷策略,整合銷售渠道,打破發展僵局;2000年后,“匹克國際化戰略規劃”提上章程,通過贊助NBA,在國際高端賽事上頻頻亮相,順利打開國際市場。回收30年來,許景南的每一個重大決策,都踏在時代發展的浪尖上,馳騁疆場。
人物對話
記:改革開放40年來,您作為時代的參與者,感受到的變化大嗎?有哪些變化?
許:變化相當大,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一方面,國力變強了,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經濟實力實現了飛躍式地發展;另一方面,社會民生變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是改革開放的紅利。我作為一個企業家,感受到的企業內部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規模上,廠房越搬越大,機器越來先進,創業時的幾十號工人也發展到現在的一萬多人了;創業理念上也產生了變化,我們以前講中國制造,現在講中國創造。變化無處不在,我們都在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而發展。
記:作為泉州鞋服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先驅者,當前中美關系對企業有影響嗎?
許:先驅談不上,現在很多企業在國際上都做得很好。國家之間的關系對企業肯定是有影響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想辦法降低成本,控制風險。
記:近年來,經濟增長進入緩行階段,您認為泉州傳統制造業怎么突破這個發展的瓶頸?
許: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了,各種推陳出新,更新換代太快了,所以墨守陳規肯定會被淘汰。我個人認為,創新是發展的前提,市場需求是發展的方向,越是發展困難的時候越需要我們去創新。消費者越來越主張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我們要去把握這部分的消費者。
記:匹克作為泉州鞋服行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您認為匹克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如何跟上中國制造2025的大潮?
許:90年代,我們提出打造品牌;2000年后,我們提出品牌國際化;如今,我們提倡科技創新。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東西,才能談競爭,跟著別人永遠都跑不了第一。
記:創一代與創二代的交接是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如今,您的下一代已經接管了企業,對于如何“傳幫帶”,您對別的的企業家有什么建議嗎?
許:年輕人有他們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我主張通過自身的努力降低成本,他們的想法就不一樣,他們講匯率,講營銷。有時候我也挺佩服他們年輕人的,但他們需要成長。交接是一個過程,急不得。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