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板包裹,工程車轟鳴,墻面坍塌,煙霧彌漫。2019年3月初,位于十里河的中國陶瓷一條街街口,一幢幢已經清空的陶瓷旗艦店失去了昔日的風采,正在拆除中。“買陶瓷,購潔具,就到閩龍陶瓷總部基地,十里河橋東200米。”當年這幾句響徹京城的廣告語,將閩龍與陶瓷、潔具總部劃上了等號,歷經17年的歲月,如今它要被拆了?
面對這樣的質詢,閩龍集團董事長陳進林輕松一笑:為給地鐵出口讓道,確實要拆掉一部分,但閩龍陶瓷總部基地主體沒有拆,中國陶瓷一條街保持完整,只是面積小了些,以北京陶瓷藝術館為新平臺,閩龍集團已經走上了一條跳出陶瓷傳統運營,開發陶瓷文化價值的全新發展之路。
閩龍集團董事長陳進林
四家品牌旗艦店開拆
一輛工程車機械臂伸向拆了一半的大樓,墻倒塵飛,大店外側墻壁上的形象廣告上,蒙娜麗莎依舊在那里微笑。這是蒙娜麗莎瓷磚位于閩龍陶瓷總部基地的旗艦店,建于2002年,面積達數千平方米。與蒙娜麗莎瓷磚旗艦店一同被拆除的,還有金意陶瓷磚、東鵬瓷磚·潔具,馬可波羅瓷磚至尊店外也已經圍起了圍板,進入拆遷倒計時。
2002年,正是閩龍陶瓷總部基地創建之年,至2019年,已經整整17個年頭。作為北京最大的陶瓷專業市場,它占地面積達20萬平方米,吸引了國內90%以上的陶瓷生產企業入駐,諾貝爾、亞細亞、東鵬、馬可波羅、蒙娜麗莎等200多個國內一線品牌均在此設立旗艦店、概念店、展示館、體驗館,是國內知名的瓷磚、潔具專業批發、零售基地。
此次拆掉的馬可波羅、東鵬、蒙娜麗莎、金意陶四個品牌旗艦店,是閩龍陶瓷總部基地臨街的旗艦店,動輒數千平方米,都是瓷磚衛浴行業領軍品牌。這已經不是陳進林第一次面對拆除。2012年,為建城中村安居工程,閩龍陶瓷總部基地6萬平方米的土地被征用,超過三成商戶的店鋪陸續被拆除。“這次拆除的店面面積2萬多平方米,拆完后閩龍陶瓷總部基地還有六七萬平方米,比原來小了些。”面對如此“大劫”,陳進林顯得十分平和,“除了街邊大店讓路地鐵口拆除以外,里面的店會保留,繼續正常營業。”
“身后這座6000平方米的體驗館曾經是中國最大的陶瓷旗艦店,歷經11年的歲月,現在它的生命走向倒計時,一個大時代下建材市場的小時代結束了。”記憶澎涌而出,感慨萬分。黃昏時分,夕陽西下,華耐家居總裁助理文軍與拆除倒計時的馬可波羅瓷磚至尊店進行了最后的合影。
文軍的感慨,折射出閩龍對陶瓷行業的巨大貢獻。如今風華正茂的馬可波羅、東鵬、蒙娜麗莎、金意陶,正是在閩龍陶瓷總部基地的平臺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閩龍的面積小了,從這里走出的品牌卻做大了。
從陶瓷總部轉型藝術館
對于拆除四家街邊品牌旗艦店,陳進林并沒有太多傷感。
“拆除肯定會有影響,但是根據北京的定位,就是不拆,未來肯定也要轉型升級,這么一想覺得也沒什么,拆就拆吧!拆完以后地鐵口在這里,對我們反而是好事兒,因為我們早已轉型升級了。”平靜地沏著茶,笑容可掬,雙手揮動,陳進林顯得云淡風輕。
如此淡定地從運營中國陶瓷第一街的舒適中跳出來,是因為閩龍集團做的買賣早已不是引店進場的總部基地模式,而是增加了具有文化氣息的藝術館。早在閩龍陶瓷總部基地興盛時期,陳進林就成立了閩龍陶瓷藝術館。第一次拆除后,閩龍集團建立了新的經營機構——閩龍廣場,閩龍陶瓷藝術館升級為北京陶瓷藝術館,在閩龍廣場四層以上萬平方米的面積,獲得重生,并不斷優化,成為以陶瓷為主線的旅游、教育、設計、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早在一年前,北京陶瓷藝術館就開始布局陶瓷定制,將經營的觸角延伸至生活類陶瓷。2018年4月,陳進林宣布,推出以他名字命名的品牌“進林軒”,首次將餐具、茶具納入定制,以大師設計和消費者參與的方式,打造融實用、尊貴、傳承于一體的餐具、茶具定制精品。
為了讓陶瓷餐具、茶具設計更為專業,2019年1月19日,北京陶瓷藝術館設計研究院正式成立,曾為白家大院設計藝術陶瓷餐具的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陶瓷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張守智被聘為主力設計大師之一。成立當天,北京著名餐飲品牌無名居便找上門來,要求定制藝術陶瓷餐具。“未來餐廳中所有餐具都將由藝術大師設計,無論是盤子、茶具、碗筷,都將采用定制的藝術陶瓷。”無名居董事長買建民毫不掩飾對藝術陶瓷的喜愛,“擺在餐廳里很好看,若是消費者看中了其中任意一款餐具,還可以買下,并且根據個人喜好調整顏色。不管是自己用,還是當作禮品送人,都很有意義。”
探索陶瓷教育大未來
從建筑陶瓷走向生活類藝術陶瓷定制,陳進林無意中打開了一個大市場。他發現,陶瓷教育和設計市場無比廣闊,沒有天花板。
北京陶瓷藝術館打造教育平臺
“弘揚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打造科教平臺、樹立文旅品牌。”這幾句話在北京陶瓷藝術館的LED屏上不斷閃現,提示人們這里到底在做什么。這是陳進林創立北京陶瓷藝術館的初衷和目標。
北京陶瓷商會會長、閩龍集團董事長、北京陶瓷藝術館創始人,陳進林的眾多頭銜皆與陶瓷緊密相關。沉浸在陶瓷領域近30年,他對陶瓷有一種特別的情愫,陶瓷文化的傳承一直是他的心結。以北京陶瓷藝術館為平臺,陳進林正在向教育、藝術、文化全面突進。
經過幾年的培育,北京陶瓷藝術館已經成為北京各個中小學的學生體驗陶瓷藝術的網紅課堂,“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教育基地”、“北京市初中生開放性教學實踐課”、“國家AAA級景區”等稱號接踵而至。
“我們要做的是真正的陶瓷文化教育,不僅僅是拉坯這樣初級的體驗,會全面地展示陶瓷的各種應用,它可以造船造車造炮,還會應用與眾多高科技領域,這兒會是北京,乃至全國,甚至世界的陶瓷科普基地。”陳進林透露,他正在與教育部門探討,將陶瓷的藝術性、文化性、科技性形成教案,讓這里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了解、應用陶瓷藝術的課堂。
路是走出來的,未來是探索出來的。每天不同的人出入北京陶瓷藝術館,給陳進林帶來越來越多關于陶瓷教育與設計的靈感:“全國那么多特色小鎮,千篇一律,除了賣小吃以外,是不是可以加入陶瓷教育”、“公園除了綠植和鮮花,是不是能以陶瓷為主題”、“家里除了陶瓷潔具以及餐具以外,是不是可以將陶瓷文化作為別墅設計的一種理念”、“除了以貼片進行裝飾以外,陶瓷是不是也可以成為家庭裝修的一種元素”……
陶瓷的衍生品太多,這個市場太大。建材小時代的小門關了一部分,正好幫閩龍打開了一扇陶瓷教育與設計、藝術大時代的大門。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