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業態問題聚焦各方關注。2017年,為做好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段)經營業態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古城的文化旅游形象,泉州市出臺《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業態管理實施方案(試行)》,制定“西街業態管理考評機制”,詳細列出《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項目清單》,細化了扶持鼓勵、倡導鼓勵的經營項目,以及不鼓勵、不倡導的經營項目。隨著人流逐漸增多,西街業態有回潮態勢。
近日,鯉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組成專項整治小組,對西街(鐘樓至新華路段)開展為期一周的經營業態專項整治行動。此次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290余人次,摸底排查西街食品經營戶420家(次),督促指導28家餐飲店配合進行整改升級,進一步優化西街業態布局。
加強前期審批 提高進入門檻
西街作為泉州古城街區較完整的歷史遺存,是古泉州繁盛的經貿商圈代表。據統計,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段),全長800多米,共有商鋪(包括沿街自住房及其他用途房屋)245家(戶)。
“以往西街(鐘樓至新華路段)經營業態以零售和餐飲為主,如今,則以餐飲和食品為主,食品類經營業態占比約75%。”鯉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西街(鐘樓至新華路段)共有餐飲店132家,食品店46家。餐飲店是指現場制售小吃、飲品等,食品店則以販售預包裝食品為主。
餐飲店、食品店數量增加,給市場監管帶來新的挑戰。西街店鋪輪換率高,經營者頻繁變更,容易導致出現無證經營的情況。鯉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大日常監管力度,通過網格化監管模式,對西街的食品經營戶進行拉網式檢查,進一步提高入駐的門檻,從前期加強業態監控。
據了解,今年以來西街共發出辦證通知書12份,均已跟蹤督促辦證。同時,對西街經營戶申辦《食品經營許可證》實行提前介入、優化審批、加快勘察、縮短時限的綠色通道,許可時限從受理到發證縮減為7個工作日。
正負面清單引導 加強營業者自覺
據了解,此次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對《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業態管理實施方案(試行)》列出的清單中扶持鼓勵、倡導鼓勵的經營項目積極提供服務,開通綠色便民通道;對清單中不鼓勵、不倡導的經營項目,如明火燒烤、臭豆腐、麻辣燙、煎炸類等,工作人員做好解釋、勸導、宣傳工作,建議其遷址經營。
“行動中發現一些餐飲店存在的問題,例如操作間狹窄,導致操作不夠規范等。” 鯉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對此類問題,工作人員通過現場勘查指導,幫助店家合理布局、規范操作流程,同時建議店面房東進行整租,不要將店面拆分給不同的經營戶。行動中還發現部分餐飲從業人員健康證過期或未辦理健康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現場發放催辦告知書,同時對健康證臨近有效期的人員發出預提醒。
下階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加強對西街的日常監管,規范經營主體資格,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并持續強化宣傳教育,引導食品經營者增強法律意識及責任意識,確保產品來源合法,質量合格。
相關鏈接
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項目清單
《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業態管理實施方案(試行)》詳細列出《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項目清單》,并將根據西街業態發展實際需要,適時調整。
扶持鼓勵經營項目5項,包括銷售泉州特色文化創意商品、依法經營的實體書店、從事地方特色小吃、古城特色產品的零售經營,泉州文化傳承人、手工藝人開館授藝等。
倡導鼓勵經營項目9項,包括特色服飾的加工、制作、經營,地方特色產品、工藝品的零售經營和DIY體驗,旅行社散客接待、旅游咨詢服務、景區門票銷售,茶具及配套零售,民俗宗教用品、素食經營零售,文具、郵品、明信片,休閑飲品店,老字號傳統名中藥,民宿、家庭式旅館。
不鼓勵經營項目4項,包括現代服飾、床上用品制作銷售,化妝品,酒吧、酒店,珠寶、玉石、玉器、蜜蠟、琥珀、玉飾品等。
不倡導經營項目15項,包括明火燒烤、歌舞廳、網吧、電子玩具、數碼產品、家用電器、電子游戲廳、現代家具,洗滌、蠟染加工,桑拿按摩、美容美發、美甲、文身制作,現代建筑材料,婚介所,與西街傳統商業文化和風貌不符的經營項目,存在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經營項目,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禁止經營和銷售的商品等。(記者 殷斯麒)
原標題:我市開展西街經營業態專項整治行動—— 守護千年古韻老街 提升古城文旅形象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