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沃爾瑪山東淄博柳泉路分店貼出停業公告稱,該店將于今年6月25日起停止營業。淄博柳泉路店關閉后,沃爾瑪在山東將只剩下濟寧一家門店。據悉,這已經是沃爾瑪自今年以來在全國范圍內關閉的第15家門店。對于此次沃爾瑪閉店的原因,沃爾瑪方面表示以停業公告為準。沃爾瑪持續不斷關店的背后,究竟是零售大鱷在國內發展遭遇水土不服,還是另有布局?
沃爾瑪最近幾年關店就沒有停過。據聯商網統計,2012年沃爾瑪在中國關閉五家店,2013年關閉15家,2014年關閉17家,2015年關閉一家,2016年關閉13家,2017年和去年關閉門店分別為24家和21家。
沃爾瑪關掉的主要是大賣場門店,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租約到期。另外,受電商和新零售沖擊等因素影響,事實上,大賣場業態在國內的發展普遍不景氣。
實際上,除了沃爾瑪之外,華潤萬家日前也關閉了多家大賣場門店,北京門店全部由物美接手。而大潤發、家樂福等以大賣場為主要經營業態的企業也已經先后賣身阿里、蘇寧。
零售業內專家認為,大賣場在國內已是夕陽業態,面臨的租金、人力成本及水電、促銷等費用支出持續高漲,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這些都對經營業績形成較大壓力。另外,其過去品類齊全、價格低廉的優勢,如今也受電商等渠道沖擊,因此在客流、銷售額等方面受到的影響較為明顯,面積上萬的大賣場業態在成本和效益方面很難達到平衡。
“大賣場面積通常在1萬平方米左右,門店租約通常在15至20年,租約到期后,零售商往往面臨租金成倍上漲的壓力,迫使依靠低毛利率盈利模式的沃爾瑪放棄續租。”對于沃爾瑪在中國頻繁關店的原因,一名業內人士如是說。
而對于關店的原因,此前沃爾瑪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優化商業布局。
對于沃爾瑪的說法,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如表示贊同,“對于沃爾瑪中國來說,關店更多的是業態的調整。具體而言,即由單一的傳統大賣場業態結構轉向高端會員制山姆會員店、小業態智能超市惠選超市等組合業態結構。”
上述說法或有跡可循。以去年為例,沃爾瑪關閉了集中在華東、華北等區域的20家大賣場以及一家社區店,與此同時,沃爾瑪開始了緊湊型門店的計劃,增設新的山姆會員店、惠選超市、新一代門店和云倉。據了解,相比沃爾瑪主打的1萬多平米大賣場,緊湊型門店的面積要小50%左右,更突出餐飲和服務。
不可否認,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更加多樣化,社區門店開始興起。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巨頭逐步從“大而全”的經營模式轉向“小而美”的模式,開始出現便利店、生鮮體驗店。
不僅是沃爾瑪,眾多中外資大賣場都在進行社區化轉型。公開資料顯示,家樂福推出easy便利店,貨品主打生鮮和進口商品,設置顧客休息區等;永輝超市今年計劃新開門店150家,其中包括新業態“Mini店”,目前一季度已新開“Mini店”93家;人人樂計劃開店20家,主要包括Le super、Le life、Le fresh等新業態門店;卜蜂蓮花計劃推出以食品為主打產品的全新門店品牌,以及在探索店內開設專業領域的新模式。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