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學者、各級智庫代表、企業家代表等200多人參加民營經濟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昨日,民營經濟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泉州晉江舉行。院士、專家學者、各級智庫代表、企業家代表等200多人參加論壇,圍繞中美貿易摩擦、民營企業投融資、數字經濟等熱門問題,聚焦民營企業未來發展之路,從創新賦能、數字賦能、金融賦能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為福建省和全國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啟示借鑒,助推我省乃至全國民營企業開展新一輪創新創業創造。
□記者 許雅玲
創新賦能
助推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過去工業化進程中,民營經濟的貢獻不可磨滅;在未來高質量發展中,民營經濟的提升不可或缺。追求高質量發展,不能只通過生產要素大規模的投入,更需要生產效率的提升,而生產效率的提升來自技術的進步、結構的升級、管理理念的轉變。民營企業要更加重視創新發展,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要做好商業模式創新,滿足老百姓的消費升級,同時要更加注重規范化發展,進一步提升企業管理機制的改革。
中國科學院院士林惠民: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的轉型期,靠“廉價勞力+犧牲環境”的發展方式已不可為繼,靠賣技術促發展的路徑也難以走遠,應該重視原始創新。中國經濟能不能從“第二”走向“第一”,取決于我們自主創新的能力。
數字賦能
支撐企業正確決策
阿里巴巴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智能制造是面向下一代的制造,智能制造要解決的問題是差異性更大的定制化服務、更小的生產批量、不可預知的供應鏈變更和中斷。所以,要整合各種技術力量,適應快速變化,優化能源和資源的使用,提升產品質量。而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就是在以“數據+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在智能制造時代,要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善于應用工業大數據,為企業的新品開發、客戶定位、營銷策略、研發組織等做正確決策。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史德年:工業互聯網是全球數字化轉型下的戰略應對。要通過人機物互聯,實現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網絡化連接,構建新型工業生產制造服務體系,形成工業經濟發展的全新生態,支撐服務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賦能
全力服務實體經濟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院長洪永淼:在“去杠桿、強監管、控風險”的政策主基調下,非正規金融渠道被壓減,導致民營企業融資約束進一步收緊。面對民營企業融資難現狀,可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賦予中小銀行更大的貸款定價自主權,使中小企業貸款真正反映風險溢價;恢復合法合規的非標融資功能(影子銀行),緩解融資斷層;借鑒臺灣經驗,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基金;激活資本市場,恢復股市融資功能,加速推動科創板和注冊制落地。
福建一品嘉云創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聯合創始人莊偉雄:金融與科技是產業升級的加速器,可以通過“優化存量、擴大增量”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